教综模拟卷9
1.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A.教育内容B.学生
C.教育目的D.各种标准
2.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 )。
A.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小学1-2 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800 个左右会写,这种要求属于教育目的层级中( )。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4.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
A.教育目的B.课程
C.教育评价D.教学
5.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是( )。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
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6.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普遍和特殊的关系D.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7.( )是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较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8.各级各类学校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培养社会的合格人才,需要制定各自的( )。
A.教育目标B.课程目标
C.培养目标D.教学目标
9.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较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
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10.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作用。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D.指导功能
11.我国古代培养“君子”的目的决定了以“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育内容,这是教育目的( )的具体表现。
A.导向功能B.选择功能
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
12.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
13.教育目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A.导向作用B.选择作用
C.激励作用D.定位作用
14.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是为谁服务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15.“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是内在教育,或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教育无目的论
16.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就是使人的天赋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17.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幸福的观点属于( )。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知识本位论 D.能力本位论
18.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 )的观点。
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19.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 )。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
20.“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办教育, 注重培养合格的公民”所体现的教育目的理论是( )。
A.个人本位论 B.宗教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D.兴趣本位论
21.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认为,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这种教育目的观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B.伦理本位
C.科学本位D.个人本位
22.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观是( )。
A.个人本位论B.文化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D.科学本位论
23.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这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
A.社会本位论B.个体本位论
C.无目的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
2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D.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25.“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较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体现了( )的教育目的观点。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