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2017-2019年教师资格证幼教中学模块一材料分析试题及答案(一)

华图教育 | 2020-08-30 11:42

收藏

  2017下中(30)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欣赏几幅字画,其中有一幅是郑板桥的“丝竹图”可是,课堂上许多学生说不懂国画,谈不出体会,课堂出现了冷场。教师看到这一情况,调整了教学思路,不再要求学生谈体会,而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熟悉的竹子入手来引导他们打开思路。教师给出了一个学习任务“由竹子所想到 的……”,并要求学生由竹子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想象,很快学生就进入了情境,发言变得十分踊跃。

  学生说:“竹子的外形没有牡丹花那么 华贵,它朴实无华,”“竹子中空外直,好像人的品格——谦虚、正直”“由竹子的挺拔想到人的高风亮节,”“竹子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说明它不畏严寒,不 畏酷暑”“竹子对人无所求—一不需灌溉、不需施肥;给予人的却很多—一竹笋、竹竿、竹叶各有其用处,”还有的学生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尖竹笋 嘴尖皮厚腹中空”说有人华而不实。

  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各抒己见。说完了竹子再来看画,学生对这幅画就有了理解与看法,发言更加热烈,在发言中,学生们谈竹子、谈画,既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课后,教师对这次教学行为进行了反思。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学生观的角度,评析该教师的教学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在这段材料中,该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如下学生观:

  (1)学生是有潜能的个体,能够对学生抱有期望。材料中,学生刚上来无法谈出对丝竹图的体会时,老师并没有因此而对学生失望,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角度出发谈论竹子,并较终谈论丝竹图,这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老师对学生抱有期望的体现。

  (2)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合适的指导。学生虽然具有发展的潜能,但是学生身心发展毕竟还不完善,对很多知识还不了解,因此在材料中,学生对于丝竹图不能谈出自己的体会。这就需要老师去引导学生,给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材料中的老师正是发挥了指明方向的作用。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