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知题是结构化面试的难点,考生不仅难于把握观点的深层次含义,也难以树立延伸思维,导致观点题答题表面化,没有深度,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下面拿一道例题和各位考生分享答题思维。
例:有人说“有为才有位”,又有人说“有位才有为”,谈谈你的理解。
亮明观点:“有为才有位”体现激励效应不断彰显,“有位有为”是责任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有为不必有位”的担当精神也日益成为更多干部的自觉。
在这一步答题中,很多考生只能看到有作为就会有相应的位置与回报,有位置有所作为,这些就体现出考生理解非常不深刻,只看到了表面含义;同时也没有补充观点,看待问题不够。
论点观点:“有位有为”“位”是岗位、平台,有位全力作为,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视角来看,“有位有为”的观念传承至今,“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今日之中国,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有位有为”更是硬道理。“位”,意味着更高的工作要求、内涵和标准,有“位”就要忠于人民,有“为”就是要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而奋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无百姓莫为官。应当说,大多数党员干部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以实绩激扬起奋进新时代的壮丽气象。但也应看到,在基层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不担当、不作为的现象。少数人把本应承担的责任、本应履行的职责丢在一旁,只愿“岁月静好”、当不作为的“太平官”。这是对自己的放纵、对组织的不负责任,更是对我们党的群众基础、执政根基的侵蚀,不能不予以警惕。面向未来,我们“有位有为”的理念,干事创业的觉悟,争做改革发展的促进派、实干家。“有为不必有位”体现境界和修养。“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不陷于追求“位”的窠臼,多思怎样有“为”,那么即便没做“官”、没在“位”,也同样可以赢得认可与尊重。疫情发生以来,那些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军人,那些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那些加班加点抗疫物资、推进复工复产的普通劳动者……他们没有闪耀的位子,却用勇毅担当标注了自己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感谢这个时代,它让每个个体都有机会闪亮,不必和“位”绑定。
以上部分是分别论证亮明的观点,在这一步考生较好能用多种论证方式相结合,论证会更加充实,本段运用了因果、举例、正反对比等方式,会让语言表达更加饱满、亮点更加突出。
结合实际:有“位”时,扛起与“位”相称的职责;无“位”时,立足平凡岗位发出光和热。这样的人生,超越的是世俗的羁绊,迎来的则是开阔的格局。
如果各位考生能够对观点解读如此深刻、透彻,考官也能看到考生对职业知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