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较早应用“产婆术”进行教学的西方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D.昆体良
2.下列哪一项是我国课程结构改革的发展趋势?( )
A.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B.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
C.更新课程种类,实现课程综合化D.实现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结合
3.教育一方面可能对人的遗传素质、改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观念有所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些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教育对( )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A.人口数量的增长B.人口结构的变化
C.人口质量的D.人口流动的速度
4.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属于( )。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5.( )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奇巧的、出人意料的语言、动作、表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A.教育方法B.教育思想
C.教育艺术D.教育幽默
6.按照的目标与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的方法,称其为( )。
A.调查法B.行动研究法
C.观察法D.文献研究法
7.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其教学时间一般在( )分钟。
A.10—15B.15—20
C.5—20D.10—20
8.在练习成绩反馈形式中,它不包括( )。
A.外在动觉反馈B.内在动觉反馈
C.分情况反馈D.结果反馈
9.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会强大,如果不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会减少,这种观点是( )中的练习律。
A.尝试—错误说B.条件反射
C.操作条件反射D.完型—顿悟说
10.遇到难以理解的段落重新阅读属于( )。
A.元认知策略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D.其他策略
【参考答案】
1.A
【解析】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与跟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问答法也叫“产婆术”,这种问答法分为三步:讽刺、定义和助产。故本题选A。
2.C
【解析】在课程政策上,要实现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在课程内容上,要实现学科知识与个人知识的内在整合。在课程结构上,要更新课程种类,恰当分析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努力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在课程实施上,要超越忠实取向,走向相互适应取向和课程创生取向。故本题选C。
3.C
【解析】教育在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人口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与这些功能相比,教育对改善人口质量和民族素质的功能,表现得更为直接,在当代也更加突出。故本题选C。
4.C
【解析】根据反映事物的不同深度,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感性知识是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理性知识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的具体操作。故本题选C。
5.D
【解析】教育幽默指的是在教学中运用体态语、比喻、夸张、谐音各种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也可以用诗歌、联语等多种文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艺术,是指教育者依托自己的人生经历、教育体验,形成独特的教育风格,在教育活动中经过自身的自我建构和自我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活动充满灵性、情感和创造性。故本题选D。
6.A
【解析】调查法是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的方法,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故本题选A。
7.C
【解析】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微格教学较重要的特点是训练单元小。这是训练新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故本题选C。
8.A
【解析】反馈的形式有以下四种:(1)内在的动觉反馈。(2)分情况反馈。(3)结果反馈。(4)情境反馈。故本题选A。
9.A
【解析】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认为在试误的过程中,要遵循三条教学原则,分别为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其中练习律是指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就逐渐增大;而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弱。也就是说,对于已经形成的某种情境与某种反应的联结,正确的重复会增强这一联结。故本题选A。
10.A
【解析】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其中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总结教训等。元认知调节策略与监控策略有关。例如,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他们就会重新阅读困难的段落。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