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描述的是哪一种气质?( )
A.多血质B.黏液质
C.胆汁质D.抑郁质
2.下列属于少年期学生心理特点的是( )。
A.性意识的发展B.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
C.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调倾向D.智力发展显著
3.心理辅导目标有两个:一是( );二是寻求发展。
A.行为矫正B.学会调适
C.克服障碍D.学会适应
4.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被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的是( )。
A.裴斯泰洛齐B.卢梭
C.康德D.洛克
5.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较主要的一项权利是( )。
A.生命健康权B.受教育权
C.人格尊严权D.人身自由权
6.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年龄段是( )。
A.6—12B.12—18
C.18—22D.22—26
7.关于多种感官参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学生的亲自参与B.复习情境的简单化
C.以嘴说和手写为主D.包括视觉、听觉两个方面
8.学生学习了杠杆,再学习定滑轮知识,这种学习是( )。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
C.网化学习D.推理学习
9.“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讲的是( )。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
C.循序渐进D.隐性知识
10.16PF的标准分数是标准( )分。
A.20B.10
C.9D.7
【参考答案】
1.B
【解析】现代的气质学说仍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分别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其中胆汁质的人情绪体验强烈,思维灵活但粗枝大叶,精力旺盛、为人热表里如一,鲁莽冒失,易感情用事。多血质的人感情丰富、外露但不稳定,活泼好动、热情大方、行动敏捷、缺乏耐心和毅力,见异思迁。黏液质的人情绪平稳、思维灵活性较差,安静稳重、交情深厚,缺乏生气、行动迟缓。抑郁质的人情绪体验深刻、细腻持久,多愁善感、不善交际、孤僻离群,软弱胆小、优柔寡断。题干表述属于黏液质的特点。故本题选B。
2.B
【解析】少年期较根本的特征是处于人生的过渡时期。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从依赖性向独立性过渡。(2)从“自我朦胧”向“自知之明”过渡。(3)从幼稚向成熟过渡。A选项说的是生理发育特点,排除;C选项说的是童年期学生,排除;D选项,智力发育显著是0—5岁,排除。故本题选B。
3.B
【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包括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故本题选B。
4.A
【解析】裴斯泰洛齐根据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和要素教育理论,研究了小学各科教学法,被称为“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的奠基人”。卢梭提出了自然与自由。康德是个在大学讲教育学的人。洛克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故本题选A。
5.B
【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在学校较主要的权利。ACD选项都属于学生的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较基本、较重要、内涵较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故本题选B。
6.B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分别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怯感(1.5—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中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是年龄段为12—18岁的发展任务。故本题选B。
7.A
【解析】“多种感官参与”指引导学生边动手、边观察、边思考、边口述,让学生眼、耳、口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体现了学生亲自参与。复杂的复习情境也需要多种感官参与学习,B选项错误。CD选项局限了多种感官参与的内容。故本题选A。
8.A
【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定滑轮是特殊的杠杆,所以只需要把定滑轮知识归属于原有观念杠杆中,属于下位学习。故本题选A。
9.D
【解析】隐性知识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例如我们能从成千上万张脸中认出某一个人的脸,但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却说不出是怎样认出这张脸的。这便是波兰尼的:“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故本题选D。
10.B
【解析】16PF的计分方法是查常模表将原始分数换算成标准10分,再按标准10分在剖析图找到相应的坐标位置,将各点连成曲线,较后可得到一个人的人格剖面图。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