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课程实施中,( )把课程实施过程与预定课程计划的吻合程度作为评价课程实施与否的标准,这容易造成实施过程的机械化和教师主动性的丧失。
A.忠实执行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
C.课程创生取向D.教师情感取向
2.小朋在读英语材料时,遇到了一段读不懂的内容,她放慢了阅读的速度,还对单词进行翻译,并结合前后文的语义对这个段落进行了理解。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调节策略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3.学习总是在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或多或少受到其他人的影响,因而具有社会性。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因素不包括( )。
A.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B.教材的偏好
C.竞争与合作D.成人支持
4.有关人的发展问题,持“遗传决定论”的是( )。
A.洛克B.华生
C.高尔顿D.施太伦
5.某教师开始对自己及学校各项工作大胆进行求新和力求改革,不断地对职业和自我进行挑战。根据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涯阶段理论,这属于( )。
A.稳定期B.入职期
C.实验和歧变期D.平静和保守期
6.知道“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属于( )。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7.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
A.为人师表B.清正廉洁
C.敬业爱业D.团结协作
8.认知发展是由于成熟和经验的积累而导致的心理技能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具有的特征是( )。
A.连续性与阶段性B.普遍性
C.不平衡性D.差异性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校长应当符合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 )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A.省级人民政府B.地、市级人民政府
C.乡(镇)以上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
10.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
B.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教学
C.教师的教学要有系统性
D.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
1.A
【解析】辛德等人关于课程实施取向的分类研究受到了课程学者的普遍认同。他们将课程实施或研究课程实施的取向分为三种:忠实取向、相互调适取向、课程缔造取向。其中,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题干的表述符合忠实取向。故本题选A。
2.A
【解析】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总结教训等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学习行为,补救理解上的不足。题干中小朋遇到了一段读不懂的内容,放慢了阅读的速度,这个是调节策略的体现。故本题选A。
3.B
【解析】学习风格的社会性要素: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以及教材等要素交互的产物,所以它依赖于定的环境进行。同伴、师长对学习个体本身都有的影响。B选项教材的偏好,属于情感因素。故本题选B。
4.C
【解析】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高尔顿。还有:彪勒、詹森和艾森克等;洛克属于教育论,华生属于环境决定论,施太伦属于二因素论。故本题选C。
5.C
【解析】休伯曼把教师的职业生涯过程归纳为:(1)入职期;(2)稳定期;(3)实验和歧变期;(4)平静和保守期;(5)退出教职期。其中,实验和歧变期是教师职业生涯道路上的转变期。教师的转变有两个方向: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教师开始对自己及学校的各项工作大胆地进行求新和力求改革,在教学材料、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教改实验,关注学校发展,对学校组织和管理中的漏洞进行批评和指正,不断地对职业和自我进行挑战。另一方面,单调乏味的教学轮回使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倦怠感,对是否要继绩执教产生动摇,因此开始对目前从事的工作进行新的评估。题干中的表述符合实验和歧变期的特点。故本题选C。
6.B
【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是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思维的能力的知识。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所拥有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的具体操作。题干中“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属于陈述性知识。故本题选B。
7.A
【解析】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标志是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为人师表。故本题选A。
8.B
【解析】认知发展的特征包括:连续性与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不包括普遍性。故本题选B。
9.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故本题选D。
10.D
【解析】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D选项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