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2021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模拟试题5

华图教师 | 2020-12-22 10:07

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2018年某电视台《咏流传》这档节目异常,该节目是由主持人朗诵诗词,以明星或素人为代表作为传唱人,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诗词,让大家能以更轻松的方式去记住的古诗词。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模式再认策略

  2.课堂上当有学生发生不专心听讲、交头接耳、吵吵闹闹、乱起哄等影响正常教学进行的行为时,教师采取的处理办法不恰当的是( )。

  A.暂时采取淡化处理B.眼神交流,提醒学生

  C.将学生调到较后一排,孤立他D.让学生回答问题

  3.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办法。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应以( )为较根本的标准。

  A.适合教材的内容B.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C.符合教师本身的素养与特点D.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4.在运用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初中要求教师多指导,而高中则应有较大的独立性,这体现了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应依据( )。

  A.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B.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

  C.学校条件和教师特点D.教学规律和原则

  5.下列教育研究方法中,较适于个案研究中采用的是( )。

  A.日记描述法B.问卷调查法

  C.对比实验法D.抽样调查法

  6.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遵守( )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建立心理档案。

  A.示范性B.整体性

  C.差异性D.保密性

  7.某学生比较注意按成人眼中“好孩子”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以求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根据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该生较可能处于( )。

  A.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B.前习俗水平;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定向阶段D.习俗水平;维护定向阶段

  8.下列对“终身教育”理解错误的是( )。

  A.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

  B.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

  C.主张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地接受教育

  D.认为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

  9.下列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不恰当的是( )。

  A.对难度过大的问题设计铺垫性引导

  B.尽量少向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提问,以免其答不上来自信心受到打击

  C.抛出问题后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

  D.发问时语言清晰、简单,尽量一次到位,避免复述

  10.张老师认为,在道德情感的建立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充满关心、呵护、温暖的环境中,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建立起对周围环境、周围人的良好情感和态度,在行为上能够选择“亲社会”的道德行为。这主要体现了德育方法中使用( )的作用。

  A.自我教育法B.情感陶冶法

  C.榜样法D.说服惩戒法

  【参考答案】

  1.B

  【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题干中的节目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诗词,属于记忆术中的缩简和编歌诀,属于精加工策略。故本题选B。

  2.C

  【解析】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1)预防;(2)非言语暗示;(3)表扬;(4)言语提醒;(5)有意忽视;(6)转移注意。因此当有学生发生不专心听讲等影响正常教学进行的行为时,可以有意忽视,淡化处理,或者非言语暗示,用眼神提醒学生,或者直接提问。故ABD选项正确。C选项教师没有做到公正公平的对待学生。故本题选C。

  3.B

  【解析】教学方法选择的原则有:(1)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2)符合教学的目的和任务;(3)适合教材的内容;(4)符合学生的特点;(5)符合教师本身的素养与特点。选择教学方法的较根本标准应该是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故本题选B。

  4.B

  【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还受到教学手段、教学环境、本节课重难点、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等因素的制约。题干中,老师对于初中和高中的指导方法有所不同,是依据了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故本题选B。

  5.A

  【解析】日记描述法是研究儿童行为的一种古老的方法,研究者要在较长的时间里,对同一个或同一组儿童的行为追踪观察,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其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它方便易行,把儿童的发展置于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能了解儿童发展的确切次序和行为的连续性。题干中较适于个案研究中采用日记描述法。故本题选A。

  6.C

  【解析】心理健康的原则:平等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保密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等。题干中要求学校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属于差异性原则。故本题选C。

  7.C

  【解析】习俗水平包括:(1)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也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去做。(2)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个体认为评判一个行为是否道德较重要的是看该行为是否遵守法律和社会习俗,因为它们对于维持社会有效运转非常重要。题干中某学生比较注意按成人眼中“好孩子”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属于习俗水平的寻求认可定向阶段。故本题选C。

  8.D

  【解析】终身教育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终身教育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因此D选项认为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违背了全民性的特点。故本题选D。

  9.B

  【解析】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包括:(1)合理地设计问题;(2)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3)提问目的要明确;(4)提问的语言要;(5)提问的态度要温和自然;(6)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B选项违背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故本题选B。

  10.B

  【解析】情感陶冶教育法,是教育者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以境陶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方法。题干中学生如果生活在充满关心、呵护、温暖的环境中,学生就能很容易地建立起对周围环境、周围人的良好情感和态度属于陶冶法。故本题选B。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