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当前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是( )。
A.素质教育B.应试教育
C.全民教育D.继续教育
2.校本教研的研究主体是( )。
A.教师B.校长
C.D.学生
3.拓展型课程可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满足学生的( )。
A.基本知识和技能需要B.兴趣、爱好及特点需要
C.理论研究与实践需要D.新知识生成与发展需要
4.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 )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A.教师、学生、教学策略B.教师、学生、课堂情境
C.教师、学生、教学设备D.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5.人脑对物体所处方向位置的反应属于( )。
A.方位知觉B.形状知觉
C.距离知觉D.大小知觉
6.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 )。
A.变通性B.抽象性
C.形象性D.质疑性
7.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是( )。
A.需要B.学习动机
C.情绪情感D.认知
8.学生考试中出现紧张不安,心跳加快等反应是( )。
A.恐惧B.焦虑
C.抑郁D.
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遵循的原则是( )。
A.禁止对未成年人体罚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C.加强未成年人教育D.学校没有保护义务
10.李老师曾立志要获得“教师”的称号,他努力工作,关爱学生,积极上进。而现在的他对过往嗤之以鼻,觉得当时的自己特别愚蠢,现在工作散慢,工作态度消极。由此可知,李老师现处于职业倦怠的( )。
A.热情期B.停滞期
C.挫折期D.冷漠期
【参考答案】
1.A
【解析】素质教育把学生素质、民族素质作为教育目的,在本质上是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变革,它是当前我国教育的主导思想。故本题选A。
2.A
【解析】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校本教研强调,研究的主体是学校和教师,研究的内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研究的目的是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发展,较终促进学生的发展。故本题选A。
3.B
【解析】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故本题选B。
4.B
【解析】课堂管理就是指教师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课堂情境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故本题选B。
5.A
【解析】空间知觉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其中,方位知觉是指人对自身或某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方向的知觉。如上下、左右、前后等。题干中人脑对物体所处方向位置的反应属于方位知觉。故本题选A。
6.A
【解析】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和性。故本题选A。
7.B
【解析】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目标的心理倾向或驱力。动机是推动人行为的内在原因。因此,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因素是动机。A选项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原动力,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故本题选B。
8.B
【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焦虑症的表现:(1)情绪方面——紧张不安,忧心忡忡;(2)注意和行为方面——注意力集中困难,敏感、对轻微刺激作过度反应、难以做出决定;(3)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等。因此题干中紧张不安、心跳加速属于焦虑。故本题选B。
9.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二)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三)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故本题选B。
10.D
【解析】比尤凯格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发展的“四阶段论”:(1)热情期;(2)停滞期;(3)挫折期;(4)冷漠期。其中,冷漠期的特点是要求更少的工作,回避挑战。教师会彻底放弃乃至嘲弄自己当初追求的理想目标,在无所用心与不负责任的精神状态下生活。综上分析,题干中老师工作散慢,态度消极,属于四阶段中的冷漠期。故本题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