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邓作为学习委员,长期以自我为中心,盲目乐观,一旦考试取得好成绩,就非常跋扈、自大,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他。小邓的行为是( )的欠缺。
A.自我认识B.自我概念
C.自我体验D.自我控制
2.张老师刚接任四年级某班班主任一职,在担任班主任的这段时间里,他发现班上学生存在迟到,不参加早操等情况,经过各方了解得知,这些同学是想睡懒觉而不想参加“累人”的早操。如果你是张老师,可在全班进行( )。
A.良好性格的培养C.人际交往教育
B.积极的情感教育D.意志品格的培养
3.某学生在做完题后总要跟同学,一旦答案不一致,他就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不能坚持自己的答案。这说明该学生的认知方式是( )。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
C.沉思型D.冲动型
4.班上有些同学总是忍不住上课传小纸条,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行为,张老师坚持从道德认识入手:而赵老师认为可以直接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只要较后达到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即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老师做得对,只有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彻底改变错误的行为习惯
B.赵老师欠妥,这样做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行为,反而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C.张老师欠妥,道德认识需要的时间较长,这样做会浪费学生的时间
D.赵老师做得对,学生明白不对,但忍不住,缺乏道德意志,从此着手更有效
5.有人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分为“站上讲台”“站稳讲台”“站好讲台”三个时期,根据富勒等人提出的教师成长阶段论,“站好讲台”对应的是( )阶段。
A.关注教材B.关注学生
C.关注生存D.关注情境
6.学困生指那些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尊重学困生,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
B.改进教学法,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C.如果优等生过多,应以大局为重,学困生能顾就顾
D.给予学困生更多鼓励和关爱
7.学生小郭看到同学因主动打扫教室而受到表场也开始在课后主动加入打扫,这体现了( )的作用。
A.替代B.直接
C.间隔D.自我
8.当前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
A.育人为本B.教育质量
C.德育为先D.转变教育方式
9.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在我国学校教育体制中,小学教育属于( )的范畴。
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0.课本作为教学工具,在使用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 )指使用课本时,要反对盲从课本,对课本内容要经常性地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求证。
A.知情统一B.基础牢固
C.批判D.目的明确
【参考答案】
1.A
【解析】自我意识是人心理过程的调控系统,也是个性结构中的较高层次,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构成。其中,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或基础。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题目中的小邓以自我为中心,盲目乐观,对自我没有正确的分析和评价,缺乏客观的自我认识。故本题选A。
2.D
【解析】题干中班上学生存在迟到,不参加早操等情况,是想睡懒觉,可见学生无法约束自己的言行,属于意志自制性较差,所以应注意加强养成教育,注重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故本题选D。
3.A
【解析】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题干中学生做完题跟同学不能坚持自己的答案,易受他人影响,属于场依存型。故本题选A。
4.D
【解析】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对德育开展的要求:(1)遵循这一规律,在德育过程中,要注重性;(2)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开端性(多端性);(3)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题干中有些同学总是忍不住上课传小纸条,说明其意志不坚定,而且德育实施具有多端性,因此赵老师做得对可以直接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故本题选D。
5.B
【解析】在关注学生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能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的社会需求,因此会或能够因材施教。可以说,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也就是“站好讲台”。故本题选B。
6.C
【解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有所发展,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要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看学生,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应该看到其长处与优点,给予学困生更多鼓励和关爱。教师应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因此C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
7.A
【解析】替代性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而受到的。题干中学生小郭看到同学因主动打扫教室而受到表场也开始在课后主动加入打扫,属于替代。故本题选A。
8.A
【解析】《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要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促进公平、质量”的二十字方针。其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故本题选A。
9.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其中初等教育指小学教育。”故本题选B。
10.C
【解析】课本遵循基本原则:(1)目的明确;(2)基础牢固;(3)知情统一;(4)高屋建瓴;(5)批判。其中,批判指使用课本,要反对盲从课本,因而要始终保持对课本的批判态度,对课本内容要经常性地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求证或深入批判。题干的描述符合批判原则。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