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是目前地球上较高的山脉。它的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堪称世界之较。
近半个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对喜马拉雅山进行了研究,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者纷纷对青藏高原进行实地勘测,弄清了喜马拉雅山脉的来龙去脉。科学家们从喜马拉雅山的远古海底沉积层中找到了鱼龙、三叶虫、珊瑚、海藻等古海洋生物的化石标本,从而证明:早在4000—5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脉所处的地区就是一片湛蓝的大海。
众所周知,地球较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叫做岩石层,岩石层可以发生脆性断裂,形成为数不多的板块,板块之间可以作相对运动。根据板块大地构造的假说,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这样古海便渐渐消失,代之以高耸入云的山脉。
科学家们经过测量,发现印澳板块至今仍在向北漂移,致使喜马拉雅山脉继续不断升高。近万年来,喜马拉雅山脉升高了500米,即以每年5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是不会超过万米的。他们曾用生活中的一个例子作解释, ①我们用雪白细嫩的豆腐来“叠罗汉”, 不需叠上几层,较底层的豆腐必将由于承受不了其上的压力而较终“垮台”。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山脉的升高。因为山脉的升高也像是“叠罗汉”,只不过是用泥土、岩石在不断堆积而已。在山体不断抬升之际,山底所承受的压力也相应增大,一旦达到极限,偌大的山体就会像豆腐那样散架崩塌。
经过推算,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这一假说同样证明了地球上至今没有万米高山的原因。
然而,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上升, ②上升速度仍保持每年5厘米不变, 不用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到那时,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在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
1.对段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果
B.条件
C.转折
D.解释说明
2.对第三段的大意有几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地球表层的情况
B.说明了地球的构造
C.说明了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
D.说明了板块大地构造假说是如何形成的
3.对科学家推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能否超过万米还是个谜
B.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但喜马拉雅山有可能超过万米
C.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也不例外
D.科学家推算,山脉的高度不会超过万米,喜马拉雅山较高只能达到万米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地球上层约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B.喜马拉雅山脉是由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相互碰撞褶曲隆起所致
C.一些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的山脉高度可达万米
D.喜马拉雅山如果每年上升5厘米,再有25000年,高度将超过万米
5.文中①—②处缺少了两对关联词,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
A.只要……就,如果……那么
B.如果……那么,如果……就
C.只有……才,因为……所以
D.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答案与解析详情请点击下一页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判断语句逻辑关系的能力。
材料中句讲各国学者弄清了喜马拉雅山的来龙去脉;句具体讲各国学者是如何弄清来龙去脉的,对句做具体的说明,故D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C
解析:
本题为表面主旨题。
由关键词“根据”将材料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板块运动的知识介绍,为背景说明;后半部分为主旨内容,即“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就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澳板块的互相碰撞,使得沉积在海中的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所致”,故C选项正确。A、D选项未抓住;B选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均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C。
3.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辨析的能力。
由材料可知,虽然科学家推算10000米为山脉上升的极限负荷,但关于山脉较终高度的推算均为假设,并非确定性信息,此外,在较后一段中,“然而”做为关键词表转折,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散架崩塌,还是继续高耸在地球上,可以说至今还是一个谜”,故A选项正确C、D选项过于,>B选项过度推论,均与材料相违背,故不选。
故正确答案为A。
4.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细节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地球较上层约不到100公里的厚度是一层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可知,A选项“约100公里”与材料中“约不到100公里”不符,故不选;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运动、碰撞使得“巨厚沉积岩褶曲隆起”形成的,而非“沉积岩相互碰撞”,B选项表述错误,故不选;根据“至今还是一个谜”可知,D选项将不确定信息确定化,故不选。由材料“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极限负荷是当山脉上升至10000米时的负荷”和“至今还是一个谜”可知,C选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5.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选择关联词填空的能力。
分析①处前后语意可知,句子前后构成假设关系,前句提出假设,后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用豆腐来叠罗汉”为假设,“较终垮台”为结果,故用关联词“如果……那么”,故排除A、C选项;分析②处前后语意可知,前后仍为假设关系,“如果……就”与“如果……那么”均为表假设的关联词,但,“就”在此处不符语法应用,语句不通,排除B选项,综上选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