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2021下半年宁夏教资备考:教育的功能,笔记+常考题!

华图教师 | 2021-09-30 22:45

收藏

  1.教育的功能

  ①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②按作用的方向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③按呈现方式的不同分:(预期) 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2.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 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水平、规模和速度

  ②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

  ③ 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3.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受教育权、机会和程度

  ③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等

  4.身心发展的动因

  ①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苏格拉底、卢梭、霍尔等

  ②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

  ③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5.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①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决定人的发展。

  ②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但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③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④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常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现代社会,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领导权是由( )来决定的。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

  C.科学技术的控制人

  D.文化者

  2.“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3.学生文化的特征包含 ( )

  A.过渡性、统一性、生成性

  B.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C.稳定性、正式性、互补性

  D.统一性、多样性、互补性

  4.科学知识再生产的较主要途径是 ( )

  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

  B.生产领域的应用

  C.学校教育

  D.市场推广

  5.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6.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学校教育

  B.遗传因素

  C.社会环境

  D.个体主观能动性

  7.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进行教育。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下列( )的观点与其他人不同。

  A.格赛尔

  B.洛克

  C.霍尔

  D.威尔逊

  9.对童年期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这体现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0.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曾经担任校长的中学创立了几十个兴趣小组作为选择,这反映了教育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哪一个特点( )

  A.顺序性

  B.稳定性

  C.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二、简答题

  1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2.“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影响人发展的哪一种因素?这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13.学校教育为什么能够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三、辨析题

  14.教育发展要先于经济的发展。

  15.“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答案解析请看下一页)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目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受教育权;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答案:A

  解析:网络教育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新型教育,网络媒介传播教育文化,是一种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本题正确答案为A。

  3.答案:B

  解析: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以及互补性。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4.答案:C

  解析: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具体表现之一为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较有效形式。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5.答案:B

  解析: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人口质量。人力资本的再生产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这是指教育具有经济功能。因此,本题正确答案B。

  6.答案:D

  解析: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7.答案:D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8.答案:B

  解析:洛克的观点是外铄论,ACD 选项都是内发论代表人物。

  9.答案:B

  解析: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童年期的学生由于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需要多采用直观法教学,这是童年期学生的阶段特征,所以本题选B。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10.答案:D

  解析:创立兴趣小组,即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因此本题选D。其他选项均为干扰项,故排除。

  二、简答题

  11.【参考答案】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设置

  (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的发展水平

  12.【参考答案】

  “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环境对为发展的影响。

  它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①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

  ②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这三大因素中,与遗传、环境相比,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不仅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能动地调整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还能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施加系统地影响。但教育并不是的,所以,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3.【参考答案】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系统和深刻;

  (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三、辨析题

  14.【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教育的发展之所以要超前于经济发展,是因为教育的周期性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来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提前培养。在现代化的生产中,知识是生产体系的心脏和大脑,没有科学的知识,就不能从事生产和发展生产,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因而,经济要腾飞,教育须先行。

  为了发展经济,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办教育要有战略眼光、要有预见性、要面向未来,根据若干年后经济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来安排当前的教育。要在不影响生产和人民生活温饱的情况下,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使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并要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去培养人,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武装学生。

  提出教育先行只是为了突出教育在整个、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忽视经济

  的基础作用。只有重视经济发展的战略作用,才能为教育提供物质。

  15.【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错误的。

  这只说明遗传因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其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的影响作用,并不能证明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的影响作用。不可否认,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DNA.智力等方面。这些差异对于人的发展具有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地发生变化。实验表明,爱因斯坦的大脑也与常人无异,所以,遗传因素是有可塑性的,所谓“遗传决定论”、“血统论”都是错误的。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