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2.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
3.教育的发展
① 夏代有了学校的萌芽。
② 西周后,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主要内容六艺教育。
③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④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被缩减为《四书》、《五经》。
⑤ 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
⑥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4.现代教育的特点
①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
②教育的全民化
③教育的民主化
④教育的多元化
⑤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5.教育学的发展:
①孔子《论语》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有教无类。
②《学记》:世界上较早的教育学著作/文献。教学相长、长善救失、藏息相辅、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
③苏格拉底:西方较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提出美德是否可教;以雄辩与青年智者问答著称。
④夸美纽斯:代表著作《大教学论》,较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理论阐述,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开端;提出“泛智主义”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学说。
⑤赫尔巴特:代表著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的规范教育学的建立,提出“旧三中心”教学的教育学原则。
⑥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新三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教育无目的论。
常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2.下列教育家与著作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卢梭——《爱弥儿》
C.洛克——《教育漫话》
D.亚里士多德——《理想国》
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较早始于( )
A.苏格拉底
B.杜威
C.康德
D.斯宾塞
4.“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出自哪本教育名著?( )
A.《爱弥儿》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劝学篇》
5.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是( )
A.蒙台梭利
B.柏拉图
C.洛克
D.福禄倍尔
6.《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7.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教育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8.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
9.不属于“四书”的是(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10.以下著作中主要体现了绅士教育的是 ( )
A.《爱弥儿》
B.《巨人传》
C.《教育漫话》
D.《理想国》
二、简答题
11. 简述20 世纪以后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12.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3. 教育科学研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三、辨析题
14.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15.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提出了普及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因而是一种 民主的教育。
(答案解析请看下一页)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特有的历史现象,故选历史性B。
2.答案:D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代表作是《政治学》,而《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
3.答案:C
解析:较早将教育学带入大学课堂的是康德,康德在任教学校柯尼斯堡大学将其作为一门课程讲授。因此,本题选C。
4.答案:A
解析:“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可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是法国教育家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提出的。故本题选A。
5.答案: D
解析:福禄倍尔为幼儿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他首创了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幼儿园,并广泛组织了训练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地推动了幼儿社会教育的发展。
6.答案:C
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为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把较终结果端给学生,是启发教学的体现。
7.答案:B
解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出自《论语》卷六颜渊第十二。意为: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看,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符合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符合礼教的事不能做。
8.答案:A
解析:凯洛夫较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较早。
9.答案:D
解析:“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春秋》是《五经》里的内容之一,《五经》包括诗书礼仪春秋。因此,本题选D。
10.答案:C
解析:17 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的《教育漫话》,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并把着眼于实际的锻炼法分别贯彻在三育之中。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二、简答题
11. 【参考答案】20 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民主化;
(3)教育全民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12. 【参考答案】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性。
13. 【参考答案】一般而言,教育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当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以客观实际为准绳,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加以考察,排除一切主观偏见。
(2)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指导科研活动。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指教育科学研究不仅要重视理论的指导,而且要重视实践,将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起来,密切联系教育科学实际,使一切教育科学研究的结论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4)教育性(伦理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是指教育科学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这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所决定的。
三、辨析题
14.【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教育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在不同的社会里,由于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不同,研究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教育的认识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教育学。
15.【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资产阶级提出了普及教育,扩大了公民受教育的机会,是一种划时代的进 步。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教育是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因而,资本主义学校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制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表现在:
①教育权利形式上平等,实际上不平等。资产阶级标榜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却用收费的方法,对劳动人民子女的受教育权做出各种限制。
②种族、民族和性别歧视严重影响着教育机会的均等。
③教会和私人(主要是财团)对学校的控制,使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大量存在,成为替私人或教会培植势力的工具。因此,资本主义的教育仍然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是披上了“民主”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