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务员考试招告和职位表已经发布,本次考试共招31242人,设置16745个岗位,报名时间至10月24日18:00,宁夏人事考试网为各位考生准备了山东职位表的拆分下载以及报名入口,助力2022国考!
点击查看>>>2022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下载>>>2022公务员考试全国职位分析汇总
点击下载>>>2022公务员考试全国职位表
考试内容、时间和地点
(一)笔试
1.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8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1年11月28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7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报考者应当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携带准考证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与报名时一致)参加考试。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北京。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自治区首府。
3.成绩查询。笔试阅卷结束后,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各类职位笔试较低合格分数线,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职位等,将予以适当倾斜。
报考者可于2022年1月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较低合格分数线。其中,8个非通用语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下同)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和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40%、30%、30%的比例合成。
(二)面试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招考简章》中规定的面试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进入面试的人选,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公布。达到笔试较低合格分数线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低于规定面试比例的职位,将面向社会进行调剂。调剂在公共科目考试内容相同(即指报考者应答的是同一类试卷)的职位之间进行,调剂公告、职位等考录专题网站发布。
招录机关负责面试实施,时间、地点等事项详见招录机关在本部门网站和考录专题网站上发布的面试公告。面试时,报考者须提供本人身份证件(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等)原件、所在学校或者单位盖章的报名推荐表、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凡有关材料主要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招录机关有权取消报考者参加面试的资格。报名推荐表、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可从考录专题网站下载、打印。
部分招录机关在面试阶段组织能力测试,能力测试设置情况和测试内容、分值比重等见《招考简章》或者招录机关发布的面试公告。
面试结束后,招录机关考录专题网站发布报考者的面试成绩以及综合成绩。其中,未组织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组织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和能力测试成绩共占50%的比例合成。
2022国考申论资料
【2015年国考(地市级)】“给定资料6”中划线句子写道:“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历史和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传统知识分子常说“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这句话很明显是片面的。一方面它割裂了科学和人文的关系,没有认识到科学是一种“新文化”,也是一种人文;另一方面它未认识到精彩和呆板具有主观倾向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的标准,不能妄下结论。所以,人文是精彩的,但科学并不是呆板的,反而科学会让人文更精彩,科学和人文相得益彰,让世界大放异彩。
人文是精彩的。人文是什么呢?人文是人类社会体现尊重人的价值具有文代基因的美好的事物,比如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它们可以横跨时间和空间让文化得到交流和传承,让我们和先人进行精神融合,感悟先人的智慧。敦煌莫高窋是绘画、建筑和雕塑融为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清明上河图》让我们感受到北宋的风俗民情,断臂的维纳斯让我们感受到缺陷也是一种美……这些人文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绚烂多彩。
人文的精彩随处可见,但科学也并不是呆板的,也会让世界变得很精彩。新中国的成立后涌现出了无数的科学家,比如“导弹之父”钱学森为我国导弹事业贡献一剂“加强针”;“天眼之父”南仁东我国天文领域走向世界前列;“航天英难”杨利伟促进我国太空事业迈进一大步……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高瞻远瞩,让世人看到了科学所逆发出的巨大的经济潜力。各个领域一代一代的科学家潜心研究,默默奉献铸就了科技的丰碑,创造的科技成果让世界更精彩。我们不仅要看列科学让世界更精彩,更应该看到科学在科学家眼中更精彩。在一些人眼中科学可能就是一串串代码,一个个符号,但在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科学家眼中就是熠熠发光的“宝贝”,他们乐此不疲,弹精竭虑,像“敦煌女儿”樊锦诗在数年研究中不断探寻和传播中华文化,感受生命的真谛。
科学不仅是精彩的,它与人文也不是割裂的,科学中加入人文,人文中注入科学,会让科学和人文迸发较美较动人的火花,让整个世界更加绚烂夺目。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科技发明,在科技发明中注入人文因素,比如“老人防走失手环”这个手环的出发点充满人文关怀和情怀,在其中加入科技元素会让人文和科技相结合大大减少老人走失发生的概率。再比如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袭来,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的蔓延,医药学家积极研制疫苗,终于研制出新冠疫苗,使百姓受益,建立有效阻隔疫情蔓延的屏障。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利用知识潜心研制疫苗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谋福祉,这也是科技和人文的结合所逆发出的巨大力量,并且我国的疫苗也惠及世界各地,让世界的人们都能从中受益,整个世界就是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我国科技展现的大国气魄和风度。所以,科技和人文助力世界的精彩绽放。
人文是精彩的,科学也是精彩的。科学看似枯燥但在科学家的眼中却充满魅力和精彩,我们要用发展的的包容的眼光去看待,虽然有一些科技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塑料的发明,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应该遇到问题积极解决,惟有科技和人文形成合力,相得益彰,才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