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详解
一、 标志
首尾句主要指 “总分”、 “分总” 和 “总分总” 的结构类型。
二、 应用
1. 总句是重点。 主要适用题型: 主旨、 意图、 标题、 态度。
2. 排序题中观点句子适合做首句或尾句语句。 语句填空题中, 横线位于段首通常为 “总分” 结构。 可以通过横线下文的分论点推断总观点。 横线位于段尾的通常是 “分总” 结构, 横线是对前文的总结。 下文推断中通过划分文段的行文脉络帮助我们找文段话题落脚点。
3. 首尾句原则在逻辑填空中的应用较少, 当没有比较明显的提示性信息时, 可去观察整个文段的行文是否类似于 “总分总” 结构, 根据此结构可知, 首尾句互为提示性信息。
例题
【例 1】
这是党史观的重大问题。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 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 我们党对自己包括领袖人物的失误和错误历来采取郑重的态度, 一是敢于承认, 二是正确分析, 三是坚决纠正, 从而使失误和错误连同党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宝贵的历史教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如何对待逆耳忠言
B. 如何看待曲折、 失误
C. 是否始终坚持实事求是
D. 犯了错误后能否正确应对
【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 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 由横线出现在文章开头可知, 此空引领后文。 根据横线结尾的问号, 以及 “这是一个问题” 可知横线应填入一个表示问题的句子。 第三句重点强调 “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 的重要性。
第四句详细解释我们党对待失误和错误采取的态度是什么, 以及取得较好的效果。 因此后文重在强调我们党面对失误和错误采取的态度, 横线应与这个话题保持一致。
第二步, 对比选项。 B 项 “看待曲折、 失误” 与上述话题一致, 且为问题表述项。
因此, 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 “对待忠言逆耳”、 C 项 “实事求是”, 两者均偏离 “对待失误和错误” 话题。 D 项 “ 能否正确应对” 为对策表述项, 后文强调面对错误应采取的态度, 而非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应对错误。
【例 2】 按照通常的定义, 1 天有 86400 秒, 但是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并不等于这个数字。 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有记录以来, 地球的自转都偏慢, 导致每一天的时间会略长于 86400 秒。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觉察不到这种毫秒级的变化, 而且地球自转偏慢积累的效应可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会变得明显, 但对于现代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而言, 其运行的稳定却严格地依赖于与太阳时保持一致。 因此, 当科学家发现地球自转偏慢带来的影响后, 他们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对时钟进行调整, 以保持这种协调关系。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 地球自转偏慢现象会带来什么影响
B. 科学家选用什么工具进行时间校准
C. 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是否存在规律
D.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时间标准有哪些
【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 快速浏览文段, 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 文段开篇提到每天的秒数和地球自转的时间不一致。 而这种时间的不一致会影响现代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 “因此” 总结文段, 科学家调整时钟, 以调整地球自转偏慢的影响。 文段后半部分的话题为科学家的做法, 所以文段接下来会就 “科学家调整时钟的做法” 进行论述。
第二步, 对比选项。 B 项为科学家校准时间用什么工具, 与落脚话题一致。
因此, 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前文已提及, 后文不会重复论述, 排除; C 项和 D 项与文段后半话题不一致, 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