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
1.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一一张之洞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一一《礼记》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一王之涣
4.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一-《论语》
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一一朱熹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一一《论语》
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一高尔基
8.知识就是力量。-一培根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一颜真卿
10.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苏轼
11.读书是这个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一一俗语
12.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一一毛泽东
13.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一一汪洙
1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一歌德
15.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一一高尔基
[表述]
1.关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事实上这给我们明确指出了学习的方向。首先,必须培养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要保持学习的兴趣,变阶段式学习为终身式学习。
2.古人说“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学习应该内化为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事实上,领导干部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3.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辩证统一的。学习新知识后,有了思考,才能理解更深入,内化为自身所有。思考问题而不得,也需要学习才能找到答案,免受困扰。一味强调学习而不思考,只会变成两脚书橱;一味强调思考而忽视学习,就会沉湎于空想。
4.《论语》中孔子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叹。这样一种好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拜的。事实上,知识无限,人生有限。要想不枉过一生,就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
5.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每一天、每一个领域都不断有新的事物呈现。工作生活中稍有懈怠,就会落后于时代。只有时刻保持学习的精神,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6.人生就像在一张白纸上画圆,圆面积越大,四角空白处面积也就会变得越大。学习的知识越多,越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我们经常能发现,越是知识渊博、见识广博的人,越是虚怀若谷、谦虚待人。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的。
7.“生葡萄,熟葡萄,干葡萄一一在每一个阶段里我们有一种变化,不是变化到乌有,而是变化到一个尚未实现的境界。”然而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人生不断地向着上升的方向变化,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最终达到“日日有不知,日日有新知”的境界。
8.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也都有不足。我们应该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不断成长。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别人身上的不足时,也要能够反省自身,引以为戒,让自己不犯类似错误。
【实例]
1.军旅音乐大家闫肃
20世纪50年代,闫肃先生调入了空政文工团,他自称那时候是一专八能,能唱会跳、拉大幕、兼管催场,还得给台口的灯添油,他自己说得挺热闹,但细细分析那不就是个打杂的嘛!他就这样,但凡交给他的活,哪怕再不起眼,他也非常努力地去干、干得有声有色。如果非要说最平凡不过的老阎同志有什么不平凡的,我觉得就是他比别人更勤奋。他是个非常喜欢学习的人,读书看报看新闻就像吃饭一样每天不可少。有时半夜十二点,他在那里看书;有时都两三点了,他仍在那里写东西。
2.凿壁借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但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并做了宰相。
3.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4.映雪夜读
孙康,晋代京兆(今河南洛阳)人,官至御史大夫。孙康幼年勤奋好学,但家中贫穷,一天下雪了,他突然发现映着雪光可以读书啊!于是在寒冷的冬天他夜以继日的读书,不怕寒冷。孙康砥砺求进,学有大成,终于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5.马克思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为了揭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他每天坚持到大英博物馆读书,查阅资料,长时间的大量读书,致使他常坐的地方水泥面上磨下了两行沟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