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计指标中, 有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请你谈谈它们的含义, 并简述它们的区别。
【主要测评要素】 专业能力
【参考解析】
统计学上总量指标根据其现象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 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两种。时期指标, 又称时期数, 指的是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上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 简单来说就是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指标。 例如商业银行当年发放的贷款总量、 某个季度的营业收入或者营业支出、 某个阶段缴纳的增值税等。 时期指标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各个时期的指标能够相加, 累计数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例如银行各个季度的营业收入相加就是当年营业收入总和; 二是时期指标与现象时期的长短有关系, 例如银行半年累计发放的贷款要比一个季度发放的贷款量要高; 三是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累加的结果, 例如商业银行一个季度缴纳的增值税额是每一笔金融业务收入价税分离累加的。
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时点下所处状况的总量指标, 也被称之为存量指标。 例如商业银行月末的存贷款规模、 年末的资产负债规模。 时点指标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相加并无实际含义, 例如一月份和二月份的月末存款规模相加并没有什么意义; 二是时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例如二季度的贷款余额并不一定就比一季度的贷款余额要高; 三是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例如存款规模每个月计数一次。
从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特点不难看出两者的区别之处: 一是时期指标数值相加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时点指标数值相加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二是时期指标的大小与时期长短存在直接联系, 一般而言两者存在正相关关系, 而时点指标不受时间间隔长短的制约; 三是时期指标是连续统计数的, 而时点指标是间隔统计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