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让人们认识到法律不仅具有惩和罚的功能,还有帮和引的作用。执法主体在执行任务的同时,也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执法如山”与“执法似水”的有机结合。
执法如山,强调法律的权威和刚性。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工具。而执法者作为法律的执行者,必须要有坚定的立场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够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刚性。因此,“执法如山”这个成语就常被用来形容执法者的形象,表达了社会对执法者的期望和要求。在现代社会,“执法如山”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理念。无论是在国家机关还是在民间社会,都应该树立起法律的权威和刚性,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执法似水,强调法律的灵活性和人性化。在执行法律时,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的条文上,而要考虑到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当事人的实际需求。执法者需要有水的智慧,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执法方式。这不仅需要执法者有深厚的法律知识,更需要他们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他们需要理解法律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文字上的规定,更是对社会公平公正的追求。比如对于一些涉及民事纠纷的案件,执法者应该采取和解、调解等方式,尽量促使双方达成协议,避免不必要的诉讼,既节省了司法资源,又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这种执法方式彰显出执法的柔性,体现了法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
执法如山,执法似水,强调法律的公正和平等,体现执法的力度与温度。正如 K 市公安局Z 派出所“95 后”民警小于,有人说他像山,是海上违法犯罪分子的“克星”,但也有人说他像水,是 K 市渔船民的“贴心人”。小于在工作中诠释了执法的力度与温度是相辅相成的。在执法过程中,既要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又要注重人性化执法,让执法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良法善治的目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感受到公平和正义。
执法如山,不失温度。刚柔并济,方显力度。执法力度与温度的统一,彰显着法律的人文关怀和执行的艺术。在严格执法的同时,我们要不 忘初心,用温情和善意诠释法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