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商家给户外的工作人员提供乘凉的地方,形成“五分钟清凉圈”,还有提供饮用水等,但是有人担心长久性不够,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目前,全国各地都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对户外劳动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烤验”,比如环卫工人、建筑行业工人、快递员、外卖骑手、交通警察等,由于工作原因,他们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可以待在室内、吹着空调上班,对于这些群体,很多商家推出了多个“清凉点”,形成了“5分钟清凉圈”,我认为值得提倡。
一方面,商家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了消暑纳凉的场所,彰显了对户外工作者的关爱。因为对于户外劳动者来说,长期在户外工作,不做好防护措施,很容易中暑,而一旦中暑,严重者可能危及到生命。另一方面,商家做法也对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营提供了动力。因为在高温天气下,人人都不愿意外出,要是没有人愿意坚守户外岗位,可想而知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当然,也有人担心商家做法不会长久,因为毕竟是商家一方提供的无偿服务,不一定能坚持下去。为了使这种利民便民的做法延续下去,我认为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用人单位严格落实各项防暑降温的通知,充分维护好户外劳动者的权益,包括为户外劳动者准备防暑降温药品,按规发放高温津贴等,这样既能帮助户外劳动者避免中暑,又能提高户外劳动者的积极性。
第二,各商家、民众多给予一些实质上的关怀,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可以领取免费的矿泉水和绿豆汤,解决户外工作者的用水难题,以及开辟出一个临时休息区域,让户外劳动者可以充电、休息。
第三,相关部门应借鉴经验、优化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施行防暑降温措施,带给户外劳动者更多的清凉,这不仅传递着对户外劳动者的善意和关怀,也彰显了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文明,吸引更多的奋斗者。
第四,媒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对于社会上的商家的利民便民行为多加报道,呼吁群众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信通过多措并举,“五分钟清凉圈”可以更好地持续下去。
[思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