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内容中便于学前儿童直接探索的是( )。
A.太阳的结构B.太阳能发光、发热
C.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D.太阳黑子
2.“应适合幼儿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这指的是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有( )。
A.科学性B.代表性
C.启蒙性D.时代性
3.丽丽在动物园看到假山一会儿说老虎,一会儿说像狗熊,一会儿又说像猴子,丽丽的行为体现了儿童心理特点的( )。
A.情绪性B.稳定性
C.无意性D.有意性
4.以图片为凭借物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类型是( )。
A.故事讲述B.情景讲述
C.看图讲述D.实物讲述
5.有关幼儿口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口吃发生的原因是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有缺陷
B.引起口吃的诱因可能是精神创伤、模仿或疾病
C.发育性口齿不清不是口吃
D.成人不要强迫有口吃的幼儿当众说话
6.幼儿有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教师应( )。
A.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冲淡幼儿吮吸手指的欲望
B.批评幼儿,告诉他这是不良习惯要改正
C.悄悄地涂些辣物在幼儿的手指上
D.把幼儿的手指包裹起来
7.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幼儿教师要公正的对待幼儿首先要( )。
A.给幼儿权利B.教给幼儿知识
C.尊重和信赖幼儿D.尊重幼儿家长
8.( )是儿童身心发展到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想过程的依靠,对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A.言语B.外部言语
C.口头言语D.书面言语
9.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 )。
A.教师引导游戏──交代游戏规则──设置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游戏
B.设置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游戏──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
C.设置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
D.教师引导游戏──设置游戏情景──幼儿自主游戏──交代游戏规则
10.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 )。
A.人际关系B.社会性
C.社会文化D.行为规范
【参考答案】
1.B
【解析】“太阳能发光、发热”是幼儿能够直接感知的事物,如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带领幼儿晒太阳,感受“日光浴”。故本题选B。
2.C
【解析】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的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同时科学性又应和启蒙性相结合,即提供给学前儿童学习的科学内容应是一种粗浅的科学知识,以此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激发儿童的科学学习,而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故本题选C。
3.C
【解析】丽丽的行为说明她的注意没有目的性,跟随外界变化而变化。故本题选C。
4.C
【解析】看图讲述为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讲述的语言活动,包括单幅图、多幅图讲述,排图讲述,拼图讲述,绘图讲述,粘贴图讲述等多种变化方式。故本题选C。
5.A
【解析】口吃的原因并非因发音器官或神经系统的缺陷,而是与心理状态有关。故本题选A。
6.A
【解析】当出现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时,可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冲淡幼儿吮吸手指的欲望。故本题选A。
7.C
【解析】幼儿教师平等地对待幼儿的首要前提就是应该先尊重其人格和自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对待幼儿。故本题选C。
8.A
【解析】本题考查儿童言语的发展。言语是儿童身心发展到水平的产物,是外部言语的内化,是思想过程的依靠,对心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故本题选A。
9.C
【解析】听说游戏的基本步骤是设置游戏情景──交代游戏规则──教师引导游戏──幼儿自主游戏。故本题选C。
10.B
【解析】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个体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三个方面。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