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2021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二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三)

华图教师 | 2020-12-21 14:54

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的主导价值是使学生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体验和认知。

  A.学科课程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

  2.今年,丽丽在上数学课时,学校就已经教授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了,丽丽和班里的同学都说听不懂,平时的作业也不会做,学校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教学设计的( )。

  A.系统性原则B.较优化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多样化原则

  3.孩子不会游泳,但模仿观察也可以学会游泳。这就是( )。

  A.机械学习B.学习

  C.观察学习D.发现学习

  4.教师以一种能够实现的强烈信心期待学生,学生就会答应她的期望,这种现象称为( )。

  A.艾宾浩斯效应B.斯皮尔曼效应

  C.皮格马利翁效应D.维果斯基效应

  5.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化,使它具有许多方面的功能,主要有( )。

  A.对教育活动的调控作用,对教育部活动的评价作用,对教育活动的协调作用

  B.对教育活动的定向作用,对教育部活动的调控作用,对教育活动的协调作用

  C.对教育活动的定向作用,对教育部活动的调控作用,对教育活动的评价作用

  D.对教育活动的定向作用,对教育部活动的评价作用,对教育活动的协调作用

  6.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投入度,教师在课程中不定期安插随堂小测验,这种程度属于( )。

  A.变比B.定比

  C.变时D.定时

  7.下列选项中属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例子是( )。

  A.列竖式计算题B.人口较多的省

  C.月亮请假,世界会怎样D.什么是教育哲学

  8.学生“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和“向师性”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

  A.复杂性B.创造性

  C.示范性D.主体性

  9.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D.习惯成自然

  10.针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以下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尊重学困生人格B.家校共同关心学困生的学习与生活

  C.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D.在教学中对学困生一视同仁

  【参考答案】

  1.D

  【解析】经验课程也叫活动课程,是为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该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题干所述相符。故本题选D。

  2.C

  【解析】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题干中丽丽和班里的同学都说听不懂,平时的作业也不会做,很明显超出了他们可接受的难度和分量。故本题选C。

  3.C

  【解析】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班杜拉认为,即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题干中的孩子观察他人学会游泳符合观察学习的定义。故本题选C。

  4.C

  【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故本题选C。

  5.C

  【解析】教育目的的功能:(1)导向功能(即定向功能);(2)选择功能;(3)调控功能;(4)评价功能;(5)激励功能。故本题选C。

  6.C

  【解析】定比是指间隔的次数然后给予,例如每隔5次一次,而变比是指两次之间间隔的次数是不同的。定时是指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变时是指之间间隔的时间是变化的。本题中,“不定期”强调之间的时间是变化的,为变时。故本题选C。

  7.C

  【解析】发散思维是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的思维。“月亮请假,世界会怎样”没有标准答案,体现了发散思维,故本题选C。

  8.C

  【解析】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是由学生的可塑性、向师性心理特征决定的。故本题选C。

  9.B

  【解析】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操作行为指的是主动的行为,而不是反射或先天的行为。该行为结果是否得到影响着这一行为的重复倾向。也就是说,可反应的概率。其中,正是呈现能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题干中“上课专心听讲”是主动的行为,“老师表扬”是呈现一个刺激,运用了正,后期“上课专心听讲”的反应概率,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故本题选B。

  10.D

  【解析】在教学中应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即因材施教,而不是一视同仁。故本题选D。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