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 )等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质量。
A.互动式教学B.启发式教学
C.联想式教学D.开拓式教学
2.归因理论认为,只有当学生把或失败归因于( )时,才能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A.能力B.努力
C.运气D.任务难度
3.从知识的来源分类来看,小黄参加访谈、实地调查所获得的知识属于( )。
A.直接经验知识B.间接经验知识
C.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4.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我们将运气归为( )。
A.、稳定、可控B.外部、不稳定、不可控
C.、不稳定、不可控D.外部、稳定、可控
5.根据学习程度对保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若学习了30分钟,刚好记住材料,要达到较佳的记忆效果,则需要继续学习( )。
A.10分钟B.15分钟
C.30分钟D.45分钟
6.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传授知识、教给学习方法B.严格要求学生
C.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D.教学要民主
7.教育现代化的较高目的是实现( )。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D.人的现代化
8.小新学习了1元等于10角,1厘米等于10毫米之后,推算1分钟等于10秒,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
9.因材施教的“因”是根据、适应的意思。“材”就是( )。
A.学生的原有知识B.学生的特点
C.学生学习的教材D.学生的努力程度
10.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B.人格测验
C.兴趣测验D.成就测验
【参考答案】
1.B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五条规定:“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质量。”故本题选B。
2.B
【解析】归因理论特别强调成就的获得有赖于对过去工作是还是失败的不同归因。如果把和失败都归因于自己的努力程度,就会增强今后努力行为的坚持性。反之,如果把与失败归因于能力太低、任务太重这些原因,就会降低自身努力行为的坚持性。故本题选B。
3.A
【解析】从知识的来源分类,可将知识分为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故排除C、D选项。所谓直接经验的知识,是指从实践直接得来的知识;所谓间接经验的知识,是指前人和外人的知识,来自书本知识。题干中小黄是“访谈、实地调查”等实践形式获得的知识,属于直接经验知识。故本题选A。
4.B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其中,运气属于不稳定、外部、不可控的维度。故本题选B。
5.B
【解析】一般认为,如果达到恰能成诵之后还继续学习一段时间,称为过度学习。实验证明,学习程度以150%为佳。所以在本题中,学习45分钟为较佳,已经学了30分钟,需继续学习15分钟。故本题选B。
6.C
【解析】教学具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故本题选C。
7.D
【解析】确立和形成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是教育现代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素质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教育现代化的较高目的是实现人的现代化。故本题选D。
8.B
【解析】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小新是学完之后再推算1分钟等于10秒,属于顺向迁移;但是推算错了,属于负迁移。所以是顺向负迁移。故本题选B。
9.B
【解析】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其中“因”是根据的意思,“材”指资质,“施”指施加,“教”指教育。这里的“材”更强调学生的特点。故本题选B。
10.A
【解析】认知测验是对认知行为的测评,可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与成就测验。智力测验主要测评认知活动中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是对认知过程或认知活动的整体测评。人格测验指用测验方法,对人格进行测量,测量一个人在情境下,经常表现出来的典型行为和人格品质,诸如动机、兴趣、性格、气质、价值观等。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