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是( )。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关爱学生 D.为人师表
2.“活到老,学到老”要求教师具备( )的职业道德。
A.终身学习 B.关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教书育人
3.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与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师生沟通中,教师的有些话虽然完全正确,但是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觉得难以接受,这时候就要( )。
A.幽默 B.委婉
C.含蓄 D.
4.《师说》把教师的职责归结为“传道”、“解惑”,其实质是( )。
A.传承和弘扬 B.改革和发展
C.教书育人 D.实践和
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种观点结合当今教育的启示是( )。
A.教学相长,相互尊重 B.乐教善教,讲究教法
C.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D.有教无类,教书育人
6.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从教师的角度可以理解为( )。
A.走路身体要端正
B.对学生下命令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要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要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7.《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 )。
A.减少学生课外及校外活动 B.加强辅导市场管理,取缔补习机构
C.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D.依据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
8.“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的心理学依据( )。
A.个人需求具有层次性 B.气质类型具有多样性
C.个人智能具有多元化 D.人类发展具有共同性
9.某老师上课时发现,小明总爱举手,但答案经常出错,小强不爱举手,但点名提问却总能答对,该老师下列做法中,较合适的是( )。
A.批评小明总出错,表扬小强爱思考 B.表扬小明爱举手,批评小强不发言
C.批评小明总出错,批评小强不发言 D.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10.某班主任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座位,将成绩后6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较后一排,该班主任的做法( )。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参考答案】
1.B
【解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出了教师对职业的热爱和奉献。故本题选B。
2.A
【解析】“活到老,学到老”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要不断学习技能。故本题选A。
3.B
【解析】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要委婉,让学生易于接受。故本题选B。
4.C
【解析】“解惑”意指知识传授,“传道”意指育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故本题选C。
5.A
【解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说明教师和学生可能有各自的专长,师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因此,在教育中师生应该相互尊重,教学相长。故本题选A。
6.D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做好示范作用,以身作则,建立自身的人格威信。故本题选D。
7.C
【解析】新课改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基础,倡导简化内容、反映新的研究成果、紧密联系现实。因此,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可以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故本题选C。
8.C
【解析】“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好学生”的心理学依据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树立多样的人才观,推动学生的发展。故本题选C。
9.D
【解析】小明和小强的认知方式分别为冲动型和沉思型。冲动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错误率高。沉思型的学生认知问题的速度虽然慢,但错误率很低。故本题选D。
10.B
【解析】人格尊严权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座位,将成绩后6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较后一排,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