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2021年事业编教师笔试模拟试题

华图教师 | 2021-04-28 10:28

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根据该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是( )。

  A.杯弓蛇影 B.含梅生津

  C.蜘蛛织网 D.大雁南飞

  2.在班主任老师指导下,班里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为自己提供目标,自觉采取行动,实现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种德育方法称为(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教育法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新课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口,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下列选项不属于其目标的是( )。

  A.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B.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C.强调课程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D.实行、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4.在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原则中,其中某教学原则认为儿童对学习具有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儿童的这种自然倾向,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从而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该教学原则被称为( )。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原则

  5.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是( )。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思维的不可逆性 D.思维以形式进行

  6.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6岁的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 )。

  A.信任感 B.自主感

  C.主动感 D.勤奋感

  7.科技的进步与革新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日益加剧,尤其是当代新技术革命,对学校的课程变革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20世纪以后,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综合,学校课程出现了综合课与选修课等新的课程形式。这说明( )。

  A.科技革命制约课程变革的目标 B.科技革命推动课程结构的变革

  C.科技革命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 D.科技革命决定着课程评价的手段

  8.教师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或书面测试,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目的是更好地改进教学过程,教育教学质量。这种评价被称为( )。

  A.诊断性评价 B.发展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激励性评价

  9.有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做出类似条件反射的行为反应,巴普洛夫称之为( )。

  A.刺激分化 B.刺激联动

  C.刺激泛化 D.刺激辨别

  10.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关于该教学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应该提前讲授未来的学习内容

  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

  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较近发展区”

  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根据学习的实质,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含梅生津、蜘蛛织网和大雁南飞是动物的本能,本能行为不属于学习。故本题选A。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修养法、自我修养法、指导自我教育法)作为学校德育的一种方法,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变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因此,题干描述的是德育的自我教育法。故本题选D。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因此,ABD说法正确。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C说法错误。此外,还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故本题选C。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的动机原则。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有动机、结构、程序、原则。其中,动机原则指的是所有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种较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题干中认为教师要引发学生天然的好奇心和学习愿望,这符合动机原则。故本题选A。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形式运算阶段的认知特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成人)儿童的思维较大的特点是已经摆脱了具体可感知事物对思维的束缚,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思维以形式进行,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更具逻辑性和系统性。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动作思维属于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不可逆性属于前运算阶段的特征,形象思维属于具体运算阶段的特征。因此排除ABC选项。故本题选D。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0-1.5岁是婴儿期,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2-3岁是儿童早期,发展任务是获得自,克服羞耻、怀疑。4-5岁是学前期,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防止退缩内疚。6-11岁是学龄期,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防止自卑。12-18岁是青春期,发展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题干中的3―6岁的儿童属于学前期,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故本题选C。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课程改革的因素。课程改革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革新、学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当代新技术革命对学校的课程变革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1)科技革新制约着课程变革的目标。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是学校课程的两大主要目标。在课程史上,这两大目标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历程,这其中科技起了决定性作用。如在当前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培养学生能力的问题又成了课程的首要目标。(2)科技革新推动着课程结构的变革。如,近代学校理科课程的科目构成与科学技术门类演变直接相关,学校课程与科学领域的门类几乎是一一对应的。20世纪以后,科学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综合,学校课程结构的变革亦改变了以往单纯教授学科课程的做法,而代之以综合课与选修课的课程形式。(3)科技革新影响着课程变革的速度。故本题选B。

  8.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发展性评价。根据评价的目的,把教学评价分为激励性评价、甄别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为激励学生学习进步而进行的评价。激励性评价的评价对象是学生。它的基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建立或进步学习欲望,增强学习斗志。发展性评价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它既包括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又包括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作用;既包括对学生的激励性作用,又包括对目标的达成作用。B和D是易混淆项,题干中教师在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头提问或书面测试属于发展性评价。而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较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故排除AC选项。故本题选B。

  9.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刺激泛化。巴甫洛夫认为,泛化是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分化是指选择性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即辨别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因此,有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做出类似条件反射的行为反应属于刺激泛化。故本题选C。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果斯基的较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了“较近发展区”,并认为教学创造着较近发展区,个发展水平与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因此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较近发展区启示教育者既要考虑儿童现有的水平,又在在此基础上进行程度的拔高,但不是提前讲授未来的学习内容,也不是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因此AB错误。D项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不能完全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