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一位老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学生:“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老师(表情和蔼):“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果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
老师:“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演吧。”(并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学生的头)
下列对这位老师的评价错误的是( )。
A.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原则
B.老师的做法体现出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职业道德
C.老师的做法体现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D.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
2.下列现象属于感觉适应的是( )。
A.秀色可餐 B.月明星稀
C.红花还需绿叶配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3.“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生命在于运动”等,这类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称为( )。
A.程序性知识 B.策略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隐性知识
4.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这五种需要又分为缺失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两类。下列选项中,属于成长性需要的是( )。
A.生理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5.李老师曾立志要获得“教师”的称号,他努力工作,关爱学生,积极上进。而现在的他对过往嗤之以鼻,觉得当时的自己特别愚蠢,现在工作散慢,工作态度消极。由此可知,李老师现处于职业倦怠的( )。
A.热情期 B.停滞期
C.挫折期 D.冷漠期
6.我国古代对许多教育问题有了规律性认识,其中,“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整体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教育性原则
7.某语文教师播放“荷塘月色”的视频引导学生体会月夜的美。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科学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8.老师刚刚参加工作,他特别希望得到学生的认可,想方设法与学生处好关系。这表明老师处于成长的(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自我阶段
9.一个学期以来,小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情绪非常低落,消沉悲观,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小华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
A.抑郁 B.焦虑
C.恐惧 D.强迫
10.中学生小娟在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能很快回答,但常常不。这表明小娟的认知风格是( )。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教育行为。题目中老师没有因为学生的想法讽刺、挖苦学生,反而说“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演吧”,体现出了关爱学生和良好的师生关系,符合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良好的学生观。BCD均为正确选项。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指对所有的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题目中没有强调。故本题选A。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适应。由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D选项属于感觉适应中的嗅觉适应。BD属于感觉对比。A选项属于联觉。故本题选D。
3.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关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题干强调“是什么样”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故本题选C。
4.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七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审美需要、求知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对以上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故本题选D。
5.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职业倦怠发展的“四阶段论”。比尤凯格提出了职业倦怠发展的“四阶段论”:(1)热情期。(2)停滞期。(3)挫折期。(4)冷漠期。其中,冷漠期的特点是要求更少的工作,回避挑战。教师会彻底放弃乃至嘲弄自己当初追求的理想目标,在无所用心与不负责任的精神状态下生活。综上分析,题干中老师对过往嗤之以鼻,觉得当时的自己特别愚蠢,现在工作散慢,工作态度消极,属于四阶段中的冷漠期。故本题选D。
6.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题干中“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不陵节而施”是指不要超越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实施教学。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故本题选C。
7.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直接感知事物、模型或教师用形象语言描绘教学对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直观教学的种类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题干中,教师播放“荷塘月色”的视频属于模象直观。故本题选B。
8.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发展的阶段。富勒和布朗将教师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阶段。其中,在关注生存阶段,教师们所关注的是自己的生存问题,即能否在这个新环境中生存下来。在此阶段,教师们都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与紧张,所以这一时期的压力是相当大的。他们较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故本题选A。
9.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抑郁症的表现有:(1)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2)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3)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4)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故本题选A。
10.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风格。根据个体信息加工、形成假设和解决问题的速度和性的不同,杰罗姆·卡根将认知风格分为冲动型与沉思型。其中,冲动型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