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对常识的考查可谓是上揽天文、下包地理、中间还得了解当下时事常识,比如:台风经过可能产生的灾害以及台风天气如何逃生等等。
科技板块(顺序为世界科技史、中国科技史、基础科学、高新科学)
(一)世界科技史
----古时代、希腊
1. 泰勒斯:“科学之父”、“希腊数学鼻祖”、将一年长度修订为365天。
2. 阿基米德:“物理学之父”、“世界三大数学家”、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论杠杆》、《论浮体》
----近代欧洲
3.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日心说、公开向神学挑战并宣告自然科学独立第一人
4.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天空立法者”
5. 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比萨斜塔实验、提出“加速度”、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近代科学之父”“近代力学之父”
6. 牛 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体系、“近代物理学之父”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7. 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
8. 拉瓦锡:氧化说、确立了近代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一人”
9. 瓦 特:改良蒸汽机、功率单位
10. 富尔顿:蒸汽轮船
11. 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12. 奥斯特:电流磁效应(电生磁)
13. 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
14. 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
15.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6. 孟德尔:遗传定律、豌豆杂交实验、“现代遗传学之父”
17. 伏 特:发明电池、电压单位
18.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气时代)
19. 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
20. 西门子:发明自激式直流发电机
21. 诺贝尔:发明安全炸药、诺贝尔奖
22.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23. 贝尔:有线电话
24. 马丁库帕:无线电话
25. 爱迪生:留声机、白炽灯(灯丝是钨丝)
26. 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27. 赫兹:正式电磁波、频率单位
28. 伦琴:发现X射线、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X照片、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29. 马可尼:无线电报
30. 摩尔斯:有线电报
31. 普朗克:量子论开创者和奠基人
32. 巴甫洛夫:狗摇铃实验、条件反射
33.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34. 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质能方程
35.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抗生素)
36. 巴斯德:开创免疫学、巴氏消毒法
37. 魏格纳:《海陆的起源》、大陆漂移学说
----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信息时代)
38. 20世纪四大发明: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器
39. 核反应堆:核裂变、美国芝加哥大学
40. 世界第一台计算机:“ENIAC”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新:前沿)
41. 伽莫夫:宇宙大爆炸理论
42. 沃森 + 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
43. 世界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苏联
44. 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苏联
45. 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加加林、苏联、“东方一号”
46. 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美国、“阿波罗十一号”
47. 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一号”、苏联
(二)中国科技史
1. 第一颗导弹:1960年,东风一号(自主研发第一颗:1966年)
2.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3. 第一颗原子弹:1964、核裂变
4.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5. 两弹元勋、两弹之父:邓稼先
6. 第一颗氢弹:1967、核聚变
7.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8.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长征一号、酒泉
9. 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
1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1. 中国首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1985年
12. 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1991年
13. 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1994年
14. 神舟一号:1999年
15. 神舟五号:2003年、杨利伟、中国太空第一人
16. 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2004年
17. 嫦娥一号:2007年,探月计划始于2004年
18. 中国第一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2010年,天河一号(最新:神威太湖之光)
19. 中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2011年
20. 中国第一个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012年、7062米
21. 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改良自前苏联的瓦良格号)
22. 世界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离子探测卫星:悟空号、2015
23.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发明青蒿素、治疗疟疾
24. 世界第一颗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2016年
25. 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
26. 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贵州黔南布衣苗族自治州
27. 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28. 中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
29. 中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号
30. 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卫星:天问一号
31. 火星车:祝融
32. 火星计划三步走:绕、着、巡
33. 嫦娥五号: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圆满完成
34. 月球车:玉兔
35. 探月计划三步走:绕、落、回
36. 全球首堆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37. 奋斗者号:10909米
38. 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九章、潘建伟院士
39. 目前国际上超导量子比特数量最多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祖冲之号、潘建伟院士
----奖项
40. 诺贝尔奖:
(1)颁奖日期:12.10(逝世日期)
(2)奖项人数:不超过3人
(3)奖项设置: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和平奖 + 经济学奖
41. 数学界诺贝尔奖:菲尔兹奖
42. 计算机界诺贝尔奖:图灵奖(又称杜林奖)
43. 新闻界诺贝尔奖:普利策新闻奖
44. 拉斯克医学奖:“诺贝尔奖风向标”、“美国诺贝尔奖”
45. 地球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维特勒森奖
46. 国家最高科学奖:中国五个国家科学奖中最高等级的奖项,每年评选一次
(三)基础科学
----物理知识
1.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压力:物体相互挤压垂直在物理表面上的力(FN表示)
4. 压强:压力越大、压强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5. 伯努利原理: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6. 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f表示)
7. 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8. 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值越大
9. 超重状态: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运动时
10. 失重状态:向下加速度时
11. 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2. 省力杠杆:动力臂长、阻力臂短;常见撬棍、扳手、钳子
13. 阻力杠杆:阻力臂长、动力臂短;常见汤勺、镊子、筷子
14. 等臂杠杆:阻力臂=动力臂;常见天平、跷跷板
15.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
16.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
17. 液化:气态-液态,放热
18. 汽化:液态-气态,吸热
19.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
20. 分子运动论: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21. 热胀冷缩:受热膨胀、受冷凝缩;煮熟鸡蛋要在冷水中浸泡
22. 光:电磁波
23. 光年:长度单位、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
24. 光速:速度单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25. 光的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26.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27.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8. 常见不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
29. 红光:波长最长、衍射能力最强、穿透能力强、用于警告
30. 黄光:波长较长、穿透能力较强、人眼最为敏感、用于警示
31. 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探测器、热成像仪、加热干燥物体
32. 紫外线的应用:杀菌、验钞、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
33. 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激光
34. 常见的光沿直线传播:手电筒、影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35. 常见的镜面反射:镜子、潜望镜、对镜贴花黄
36. 常见的折射:凹凸透镜、水中筷子的弯折、潭清疑水浅
37. 凹透镜:发散作用、近视眼
38. 凸透镜:聚光作用、远视眼、放大镜
39. 海市蜃楼:折射和全反射
40.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1. 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42. 常温下,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
43. 传播的速度不同,通常固体>液体>气体,且在金属介质中传播更快
44. 音色:不同材质不同声音,取决于发声体的不同材料和结构
45. 音调: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46. 响度:声音的大小,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47. 超声波:频率高于20kHz的声波
48. 超声波应用: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
49.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50. 次声波的来源:海上风暴、火山喷发、地震、[page]
----化学常识
1. 氢(H):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同位素有氕氘氚
2. 水(H2O):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
3. 硬水变软水:可以通过煮沸或加入石灰来软化硬水
4. 硬水易在水壶或盛水的器具中形成水垢
5.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镁和氢氧化镁,加入稀盐酸或醋酸来去除
6.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构成细胞最基本元素、在细胞干重中占比最多
7. 石墨可用于制造电极、电刷、干电池、石墨纤维
8. 铅笔不含铅
9. 一氧化碳(CO) 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窒息,严重时死亡
10. 煤气中毒一般指一氧化碳中毒
11. 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又称干冰,用于烟雾和人工降雨
12. 氮(N)是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氨基酸基本元素之一,农作物废料三要素之一
13. 农作物肥料三元素:氮、磷、钾
14. 空气的组成成分:78%氮气、21%氧气、1%其他气体
15.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于制作防腐剂、汽车安全气囊
16. 氧(O)人体、海洋、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
17.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