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为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出主意、作决定的活动。表现为形成国家的方针、决策、政策、法规、决议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策和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对象、特定行为作出的具体决定。
行政决策是行政领导的重要职能和技能,是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最重要手段。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过程的开始,是行政管理的首要环节和各项管理功能的基础,是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最重要的管理活动,决策水平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工作的成败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正确、科学的决策是成功管理的基础。
行政决策有八项原则:
第一是民主原则,现代行政决策的复杂性与日俱增,每一项行政决策都需要许多学科的知识和数据,需要许多部门和人员的共同努力,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行政决策必须发挥领导集团和专家集团的共同作用,提出各种决策方案,然后进行比较分析,选出最佳方案。所以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科学的决策。
第二是系统原则,行政决策的对象具有系统性的特点,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进行行政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和决策体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进行决策。
第三是可行原则,决策是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而作出决定并加以实施的过程。要使决策具有可行性,就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客观条件和因素,应当对决策方案所需要的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及科学技术能力等进行认真审定。
第四是效益原则,行政决策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行政决策要树立正确的决策价值观念,克服短期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应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标准,把当前效益与长远效益、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全面考虑,合理决策。
第五是择优原则,科学的行政决策必须拟定多种方案,然后在几个方案中进行对比,权衡利弊,择优确定,努力将行政决策实施后的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控制在最低程度。
第六是法治原则,行政决策及其执行都必须符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依法决策是现代社会对政府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政府合法性的基础前提。
第七是公正原则,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平衡和分配是行政决策的本质特征。政府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用政策来调整现实的利益关系,使大多数人获益。
最后一个是动态原则,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任何一项行政决策的制定都必须着眼于未来,保持一定的弹性,并且要准备应变性措施。同时,在行政决策的实施中,注意信息反馈,发现情况要及时调整、修正。行政决策的原则主要就是这八点,
接下来为各位小伙伴介绍一下行政决策体制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独裁制、议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第一种独裁制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传统继承或政变等方式产生的权威人物享有最高决策权。
独裁制主要有下列三种表现形式:
第一,宗教领袖型。第二,君主亲政型。第三,军人独裁型。
第二种议会制是公民选举自己认为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议员,然后由议员代表公民发表政见,参与决策。
议会制主要有下列三种形式:
第一, 议会 — 总统制。以美国为典型代表。
第二,议会 — 内阁制。以英国为典型代表。
第三,议会 — 委员会制。以瑞士为典型代表。
最后一种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民主集中制的决策体制,
它不同于建立在“三权分立”基础上的西方议会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决策体制。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构中居最高地位,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行政机关必须执行人民代表大会所作出的决定、决议、法律、法规。从宪法规定上看,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决策机关,而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是它的执行机关。但实际上,国务院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依法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独立决策职权和在执行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等。
最后说一下这个行政决策的程序。行政决策程序,就是进行决策的步骤。
我国行政学界一般把决策程序划分为四大步骤:
第一步,情报活动阶段,就是发现问题,确定目标。了解问题的性质、程度和特征并分析原因,根据情况确定目标。
第二步,设计活动阶段,进行科学预测,拟制方案。预测是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趋势和状况的预见和推测,根据确定的目标和调查资料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阶段。
第三步,抉择活动阶段,根据分析评估,择定方案。最后一步,审查活动阶段,实施反馈,追踪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