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教师资格证:幼儿园常见安全问题及处理方法-误服毒物

华图教育 | 2025-01-22 10:50

收藏

  1.常见误服毒物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常备药片、药水、有毒物品管理不善,导致幼儿当作食物误食而中毒。

  案例:某个3岁的幼儿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发现了喇叭花种子,该幼儿很好奇,把喇叭花种子吃了下去,引起中毒。

  2.急救方法

  (1)催吐。如果是两岁以下的小儿,可抱着另伸入小儿口内刺激其咽部,使其将毒物呕吐出。若是两岁以上的小儿,先给清水饮下,让孩子张大嘴,再用筷子或手指等物给予小儿咽部机械刺激使其呕吐,可反复让小儿喝水、催吐,直到吐出的水全为清水。

  (2)解毒。对于误服强酸强碱等化学液体的患儿,为保护其食道、胃的黏膜,可用牛奶、面糊、蛋清等作为洗胃剂,既可达到洗胃的目的,又能保护胃黏膜。若是误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幼儿,在患儿的呼气中能闻到大蒜味,可让其喝下肥皂水解毒,同时,立即送医院急救。

  (3)对于吃进毒物时间较长的患儿,如超过4小时,毒物已进入肠道,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4)急救的同时,要搜集患儿吃剩的东西、呕吐物,以及可能在患儿口袋内残留的有毒物质,以供医生检验毒物的性质,为治疗提供依据。

  3.预防

  (1)家庭和幼儿园对常备药品应加强管理,标签鲜明,放在小孩不易拿到的地方,不能与食物放在一起。

  (2)给孩子服药要看清楚标签上的姓名、药品名称等。

  (3)教育幼儿不随便吃东西。

  强化练习

  【单选题】对误服强酸强碱等化学液体的幼儿,不正确的急救方法有( )。

  A.用牛奶作为洗胃剂

  B.用面糊作为洗胃剂

  C.用可乐作为洗胃剂

  D.用蛋清作为洗胃剂

  【答案】C。解析:对于误服强酸强碱等化学液体的幼儿,为保护其食道、胃的黏膜,可用牛奶、面糊、蛋清等作为洗胃剂,既可达到洗胃的目的,又能保护胃黏膜,并立即送医院急救。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