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
五、主要德育原则(论述)
1、方向性原则
(1)定义: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基本要求:
<2> 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培养学生具有新思想、新概念,在实践中逐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和判断善恶的能力
<3> 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方向性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劳动和自我教育中,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2、知行统一的原则
(1)定义: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道德理论教育,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基本要求:
<1> 加强思想道德理论教育。用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武装学生,提高学生道德意识
<2> 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 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 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定义: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基本要求:
<1> 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2> 教育者要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学生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定义: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步调,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效能,培养学生正确思想品德
(2)基本要求:
<1> 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化群体
<2> 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3> 德育要有计划和系统
5、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
(1)定义: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基本要求:
<1> 以发展的眼光了解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
<2>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防止一般化、成人化、模式化
<3>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六、德育的途径(论述)
1、教学
(1)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
(2)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3)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教学是最系统、最直接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
(4)教育者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
2、社会实践活动
三种类型:社会生产劳动、社会宣传和服务活动、社会调查活动
3、课外活动
4、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
(1)共青团、少先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
(2)校会、班会、周会、晨会等集体活动是德育途径
5、班主任工作
6、志愿者活动
七、中小学常用德育方法(论述)
1、说服教育
(1)定义: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这是德育的基本方法
(2)基本要求
<1> 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2> 有知识性趣味性,内容真实可信
<3> 态度真诚、热情
<4> 善于抓住说理时机,引起学生共鸣,增强教育效果
2、榜样示范
(1)定义: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是德育常用方法
(2)基本要求
<1> 选好榜样,要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
<2> 要引导学生理解榜样精神实质,不要表面模仿
<3> 激起学生学习榜样的敬慕之情
<4> 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自己行为
3、指导实践
(1)定义: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
(2)基本要求:
<1> 运用实践锻炼的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锻炼
<2> 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结合提高学生意识的情感体验
<3> 明确目的,循序渐进,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4> 不断督导检查,让学生坚持
<5> 调动学生实践锻炼的主动性
4、陶冶教育
(1)定义: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2)基本要求:
<1> 创设良好教育情境
<2>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情境创设
<3> 与启发说服相互结合
5、品德评价:包括奖励、惩罚、评比、操行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