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行测

首页 > 宁夏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

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 内涵关系之对应关系

华图教育 | 2024-10-30 09:47

收藏

  一知识点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但未必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简单说就是有A必有B,无A是否有B不知道,此时A就是B的充分条件。逻辑表达式为A→B。

  考试常见的A→B的汉语表达为:

  如果P,那么Q;

  若P,则Q;

  只要P,就Q;

  凡是P都是Q;

  为了P,必须Q。

  这五句话都可以符号化为:P→Q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如果没有事物情况 A,则必然没有事物情况 B;如果有事物情况 A 而未必有事物情况 B,

  A 就是 B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简称必要条件。

  简单说就是有A是否有B不知道,但是无A的时候,必无B,此时A是B的必要条件。记为B→A。

  考试常见的必要条件,主要用只有……才……,除非……否则不……。

  只有M,才N;

  符号化就是,N→M。

  除非P,否则不Q;

  符号化就是Q→P。

  3.推理规则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结论

  二、例题剖析

  【例】如果没有对新闻的敏感性以及自己独特的见解,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选项不可能为真的是:

  A.甲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他具有对新闻的敏感性

  B.甲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他对新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欠缺敏感性C.甲不是一名优秀的记者,而他有对新闻的敏感性和自己独特的见解D.甲不是一名优秀的记者,他缺乏对新闻的敏感性和自己独特的见解【答案】B

  【解析】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 如果”“那么”,以及提问方式“不可能为真”,确定为翻译推理选非题。

  第二步,翻译题干。

  ¬(对新闻的敏感性且自己独特的见解)→¬优秀的记者。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甲是一名优秀的记者”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到“甲既有对新闻的敏感性,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推出;

  B项:“甲是一名优秀的记者” 是对①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以得到“甲对新闻的敏感性或自己独特的见解”,无法推出;

  C项:“甲不是一名优秀的记者” 对①的“肯后”,肯后得不到必然结论,可能得到他有对新闻的敏感性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推出;

  D项:“甲不是一名优秀的记者” 对①的“肯后”,肯后得不到必然结论,可能得到他缺乏对新闻的敏感性和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推出。

  因此,选择B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