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面试

首页 > 宁夏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面试

2025国考金融监管局面试热点:警惕新型骗局 防范金融欺诈

华图教育 | 2025-01-17 10:31

收藏

  【热点链接】

  1.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出风险提示,指出有诈骗团伙虚假宣传贷款购买货车“零首付”,借助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在网上发布“高薪招聘”“实习”等虚假信息,如成立空壳货运公司,用精编的话术诱导应聘司机申请贷款购车“入职”或缴纳加盟费,应聘司机提车后却遭遇接活难、退车难、退款难等问题,最终未获得预期收入却背负大额债务。

  2.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发出风险提示,近日出现以信贷额度不符合监管要求为由,要求转账注销的诈骗案例。王某接到一名自称“京东客服”的陌生人来电,对方告知其京东账户内的信贷额度不符合监管要求,需要注销,否则影响个人征信。随后王某被诱导安装 APP进入视频通话、开启屏幕共享,并按照所谓的“注销提示”进行个人存款提取、线上贷款申请、资金转账等操作,至家人发现制止时,已有七十余万元转入对方个人账户。而王某接到的“京东客服”电话,实际上是假冒平台工作人员的诈骗分子。通过歪曲监管政策、渲染危害后果,诱骗消费者将钱款转入诈骗分子银行账户。

  【政策理论】

  1.背景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不仅推进了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更是不断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数字金融服务的了解和满足感。与此同时,不法分子通过滥用数字技术开展金融欺诈、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等不法行为,不但对数字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扰乱,而且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遭受了严重侵害。

  为加大对此类乱象的打击和治理,避免不法行为的再次发生和升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指示的引领下,坚持全面贯彻党中央相关部门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电信诈骗等新型金融诈骗手段的风险防范治理工作,力求织密防护网络、深化风险预警、加强技术反制,以实际行动整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的行为,维护经济金融市场的风清气正。

  2.特点

  (1) 欺诈手段多样化且伪装性强。现今金融欺诈行为愈加形式多样,不法分子通过对欺诈行为的包装,伪装成合理合法的常态化金融交易行为,试图将欺诈行为“合法化”,使得部分对金融交易行为缺乏了解的社会公众难以识别。

  (2) 欺诈组织规模化且产业化。与传统的金融欺诈行为相比,当前的非法欺诈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又彼此独立,可通过不同方式快速扩大欺诈范围,已形成结构完整的犯罪产业链条,对金融机构开展反诈工作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

  (3) 欺诈形式场景化且仿真性强。为了确保服务效率,让客户拥有较高的体验感,金融交易行为一般基于特定的场景开展,因此,也使得金融欺诈行为开始呈现出场景化的特征,不法分子以其非法掌握的个人隐私信息、社交关系和资产信息等,“量身定制”欺诈手段,这也增加了对于不法金融欺诈行为的识别难度。

  3.原因

  (1) 公众防范意识薄弱,风险辨识能力低。一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及政府层面对数字金融欺诈的普及教育力度不够,全民信用教育较为匮乏,缺乏相应且较为全面完善的相关知识培训,公众对数字金融欺诈和如何应对欺诈行为的理解不多且程度较低;另一方面,受骗群体年龄跨度较大且两极分化,但大多为弱势群体,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防范意识较差,风险辨识能力低下。

  (2) 研究投入不足,防范手段不够。目前状态下,社会公众对数字欺诈行为的了解主要还是来自相关媒体,如何应对数字欺诈行为也是根据相关部门或媒体的指导,但相关部门对数字欺诈手段的研究投入较少,应对和反击主要还是基于征信报告,并无其他丰富渠道手段,参考来源较为单一,参考维度无法拓宽,且使用较为简单,实用性不强,尚未充分结合,另外,社会公众可以用于应对数字金融欺诈的系统软件较少。

  (3) 监管不力,且案件追踪和后续追究机制不健全。应对数字金融欺诈行为需要斩断欺诈链条,且加大对欺诈者的惩罚力度予以震慑,并在事后追究其法律责任,总结应对欺诈行为的经验教训。因此,事前全面的风险排查、事中严厉的打击行为和事后严格的后续处置就显得极为重要。然而,现下各相关部门监管存在缺位,监督力度不足,对于欺诈行为尚未能从源头上打压欺诈者的嚣张气焰,且对欺诈者缺乏行之有效的、行为有力的追究,追罚强度不大,故无法震慑其违法犯罪行为,致使各类数字金融欺诈行为屡禁不止。

  4.对策

  (1) 个人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增强防范能力。社会公众需要正确看待且积极参与各方组织的金融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和安全意识,持续掌握金融反诈的相关知识提升自身对诈骗行为的辨别能力和防范能力。另外, 自觉下载安装如公安部开发设计的“国家反诈中心”APP等官方软件,从多方面途径对欺诈信息进行交叉验证,自觉阻断诈骗信息或获取预警。

  (2) 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管,加大打击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安全监督机制和联动监管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权责,加强部门协作,对欺诈行为进行溯源治理,打压欺诈者的嚣张气焰;拓宽监督举报渠道,鼓励媒体、民众等多方积极参与监督;加强惩罚机制建设,对欺诈行为坚决说不,对欺诈者实施行之有效的、行为有力的追究。

  (3) 社会要营造风清气正,抵制欺诈的舆论氛围。社会各方要加强宣传普及和引导,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共同推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范围、深入程度和普及力度;加强群众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以及常见应用系统的使用指导,提高群众的基本金融素养,树立科学理性的金融理念,学会保障个人信息和资金安全,避免因认知不足陷入金融欺诈的旋涡中,造成资金损失。

  (4)国家要加大科技研究投入,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应对机制。国家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数字欺诈等手段的技术研究,在征信报告的基础上,拓宽其他预警、应对和反击的渠道手段,确保参考来源和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另外,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应对机制,从法律层面为公众应对数字金融欺诈行为提供支持和保障。

  【知识运用】

  1. 数字化时代发展迅速,数字金融发展也如火如荼。但由此也出现了愈加形式多样的金融欺诈行为,不但对数字金融市场秩序造成了严重扰乱,而且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遭受了严重侵害。对此,你怎么看?

  2. 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推进了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的发展,但各类金融欺诈行为对数字金融市场秩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造成了严重侵害。假如你是金融监管局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准备组织一场培训会,交给你来负责,你怎么做?

  3. 一些机构组织或个人以“可代理全额退保”为由,以非法牟利为目的,怂恿、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事宜,并收取高额手续费。王女士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了解到“代理退保”业务,在交纳了定金后发现联系不到对方,意识到自己被骗,向监管部门进行反映,领导将此事交给你,你怎么做?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