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1.低空文旅、物流配送、环境监测……眼下,一架架无人机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新兴产业赛道,“乘风而起”的低空经济正在各地蓬勃发展。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相关报告显示,2023 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为5059.5 亿元,增速为33.8%。根据中国民航局的预测,到2025 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 年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2.2024 年12月2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低空经济发展司是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的职能司局。
【政策理论】
1.背景
(1)国家规划引领方向,顶层设计纳入议程: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国家规划,明确其战略地位,后续“十四五”规划也强调加快通用航空等低空领域发展,从宏观层面勾勒发展蓝图,引导资源汇聚。围绕低空飞行器适航标准、飞行空域管理、运营资质审批,各部委密集制定细化政策。2024年1月1日施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厘清无人机监管权责,规范行业秩序,为产业健康成长筑牢制度根基。
(2)空域管理改革助力拓展:以往低空空域管制严格,限制低空经济拓展。如今,国家稳步推进空域分类管理改革,逐步划设低空开放区域,简化飞行审批流程,赋予通航企业、无人机运营商更多空域使用权限,激活市场活力。
2.意义
(1)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层面
低空经济产业链长,覆盖航空器研发制造、零部件生产、飞行运营、维修保障、配套服务等多个环节,能直接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与经济附加值。据估算,未来数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持续攀升,助力GDP稳健增长,成为继互联网、新能源之后又一新兴经济增长引擎。与高端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前沿领域深度融合。例如,无人机制造促使高性能复合材料、智能芯片、电池技术迭代;飞行运营又带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应用于飞行调度、安全监控,推动关联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精细化转型。
(2)社会民生服务层面
优化交通出行:低空通勤能为城市及区域间提供更高效快捷的出行方案,缓解地面交通拥堵。尤其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区域,直升机、eVTOL等低空飞行器可充当“空中的士”,缩短通勤时间,提升出行体验,还能在紧急就医等特殊场景下挽救生命。
丰富生活体验:空中游览、飞行运动等低空旅游项目蓬勃兴起,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让旅游观光不再局限于二维视角,赋予人们俯瞰大地、亲近天空的全新休闲娱乐体验,进一步刺激消费升级。
助力乡村振兴:在农业领域,无人机植保、播种、施肥、巡检等应用已较为成熟,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投入,降低劳动强度,还能精准监测农作物生长态势,为农产品增产提质赋能,推动农村产业兴旺。
(3)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层面
激发创新活力:低空经济处于多学科交叉前沿领域,其发展不断倒逼航空航天、自动化控制、通信导航、新能源等技术取得新突破,催生出如分布式电推进、智能自主飞行、天地一体化通信等创新成果,为科技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培育专业人才:低空经济的崛起衍生出一系列新兴职业,涵盖飞行器设计制造工程师、飞行操控师、空管调度员、无人机维保技师等,为高校、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产学研联合培养人才提供契机,不断充实国家专业技术人才储备。
3.问题
(1)法规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现有的航空法规大多是围绕商业航空运输制定的,对于低空经济中新兴的业务类型,如低空物流配送、无人机观光旅游等,缺乏针对性的法律规范。以无人机为例,目前对于无人机的飞行高度限制、飞行区域限制、操作人员资质等规定虽然在逐步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灰色地带,导致部分无人机“黑飞”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低空秩序和安全。
(2)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起降场地匮乏:低空飞行器的起降需要合适的场地。与大型民航机场相比,通用航空机场和临时起降点数量严重不足。通信导航设施不完善:低空飞行需要可靠的通信导航系统来保障飞行安全。目前,低空通信导航设施覆盖范围有限,在山区、海洋等部分区域信号较弱,甚至存在盲区。这不仅增加了执行低空飞行作业的飞行器的飞行风险,也不利于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对低空飞行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指挥。
(3)技术和安全风险。飞行器技术有待提高:低空飞行器种类繁多,部分飞行器技术水平仍有待提升。安全保障难度大:低空经济活动的开展使得低空空域交通流量增加,安全保障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低空飞行器与有人驾驶飞机、地面障碍物碰撞的风险增加;另一方面,低空飞行器自身的可靠性,以及对地面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性保障也存在问题。
(4)人才短缺。专业飞行人才不足:低空经济涉及多种飞行活动,需要大量合格的飞行员。无论是驾驶直升机进行旅游观光,还是操控工业无人机进行电力巡检等,都需要专业
的飞行人员。然而,一方面,目前我国专业的通用航空飞行员数量相对较少,培养体系也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培养一名合格的飞行员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
4.对策
(1)完善法规和监管体系
优化空域管理法规:明确低空空域的分类和使用细则,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空域开放政策。例如,在人口稀疏的偏远地区,可以适当放宽低空飞行器的飞行限制,鼓励开展低空旅游、农业植保等活动;对于城市上空等复杂环境下的空域,要严格限制未经许可的飞行,确保公共安全。同时,建立空域使用的申请和审批机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加强飞行法规建设:针对低空经济中的新兴业务,出台专门的法规和标准。对于无人机,要进一步细化其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法律规定。例如,要求无人机制造商在产品上安装必要的身份识别装置,便于监管;规定无人机使用者必须通过相应的培训和考试,获取操作资质证书后才能进行飞行作业。同时,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黑飞”等违法行为。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起降场地建设:政府应加大对通用航空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的投入,在规划上要充分考虑低空经济发展的需求。可以采用多种建设模式,如政府主导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等。同时,合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如改造部分闲置的工业用地、农场等作为临时起降点。
完善通信导航设施:加大对低空通信导航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扩大设施的覆盖范围。采用先进的通信导航技术,提高低空飞行的通信导航精度和可靠性。建立低空通信导航网络的维护和更新机制,确保通信导航设施的正常运行,为低空飞行器提供全方位的通信导航服务。
(3)提升技术和安全水平
推动飞行器技术创新:加大对低空飞行器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加大飞行器的续航能力和复杂环境适应性的研发投入,以延长飞行器的续航时间,增强飞行器在复杂气象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立安全保障体系:构建低空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飞行安全标准制定、安全检查制度等。对于低空飞行器的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进行严格的安全监管。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雷达、自动识别系统等,对低空飞行器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4)加强人才培养
完善飞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层次的飞行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在学历教育方面,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通用航空飞行相关专业,设置直升机驾驶、无人机操控等课程,培养专业的飞行人才。在职业培训方面,针对已经从事或有志于从事低空飞行工作的人员,开展短期的技能培训和资质认证培训,提高他们的飞行操作技能。
【知识运用】
1.2024 年12月27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低空经济发展司是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的职能司局。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对此,你怎么看?
2.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号召,你们县准备在农业种植领域应用无人机开展农药喷洒、施肥等作业,领导让你开展可行性调研,你准备怎么开展?
3.你们辖区的小区里几个无人机爱好者在小区广场上练习无人机飞行,有群众举报,领导派你到现场处理,你会怎么做?
4.你们单位准备面向社会无人机爱好者们开展关于飞行安全的培训活动,领导让你负责,你准备怎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