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链接】
1.从去年出圈的《黑神话:悟空》,到开年火爆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我们发现,这些现象级作品都取材于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它们以孙悟空、哪吒、二郎神等国人熟知的神话人物为原型,通过现代创意的融入以及创新技术的演绎等,掀起了一场中国神话故事的当代风潮。
2.《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刷新高,成为全球影史票房TOP20中唯一的中国电影;当电影《大鱼海棠》的配乐——《大鱼》的旋律响起,就能把我们的思绪拉到那梦一样的画卷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带给我们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孙大圣”,“英雄的另一面”也动人……
【政策理论】
1.意义
(1)弘扬传统文化。这些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通过现代化的演绎方式,使得古老的神话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促进文化交流。随着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广泛传播,它们成为连接中外文化的一座桥梁。外国观众通过这些作品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这些现象级作品的成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它们通过创新性的演绎方式和技术手段,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为文化创意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4)提升公众审美水平。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还注重艺术表现力和审美价值。通过高质量的视觉效果和故事情节,它们提升了公众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引导人们更加关注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5)激发创新活力。这些作品的成功也激发了更多的创作者和团队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中。他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推动了整个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2.原因
(1)刻在骨子里的“对味”。神话题材作品,无外乎都是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汲取灵感、故事和思想。诸如哪吒、白娘子、孙悟空的神话传说,陪伴着一代一代人长大,已是我们人生中的一部分,早已成为我们心中的朋友、偶像、英雄。即便是“老朋友”们经过创新演绎后重新在荧屏里、舞台上与我们会面,这种“宿命感”也能让我们在熟悉的故事框架中,自然而然地链接到记忆的深处,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对味”。
(2)藏在血脉中的“对劲”。神话反映一个民族独特的世界观、哲学观。大禹的责任、哪吒的不屈、姜子牙的智慧、孙悟空的疾恶如仇,神话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着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朴素价值观念。当我们沉浸其中,有时候仿佛是看到自己的影子,不知不觉间就“DNA 动了”。除了流在血脉里的“中国魂”外,这些作品中所描绘的亲情、友情、爱情,更是打破了年龄壁垒、文化壁垒,成了“催泪”的必杀技。如哪吒与父母之间深沉的爱,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都会让观众在欣赏时不自觉代入,使得“好的故事自带翻译功能”。
(3)长在心巴上的“对眼”。与西方神话相比,中国神话有着独特的叙事、意象、哲学观念和艺术表现,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这些极具本土特征的元素和符号得以“新生”,并呈现出了无法被超越的高级感。如,《黑神话:悟空》既有对山西古建筑群的一比一还原,也有陕北说书等非遗文化的呈现;《哪吒之魔童闹海》靠着1900多个特效镜头和近乎“强迫症”的视觉演出,用世界一流的工业水准演绎东方美学的魅力……它们既让国内观众为之惊叹,也让老外啧啧称奇,叹服“中国人从老祖宗那里传下来的审美不容置疑”。
3.对策
(1)巧借科技之力。诸如《黑神话:悟空》《哪吒》系列等作品凭借先进的制作技术,在视觉和叙事上给观众带来颠覆式体验,证明了国内并不缺“硬核”的文化工业,也让我们看到以“文化+科技”再造“神话”的可能。不过,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形式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但也要避免因滥用技术堆特效而舍本逐末。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特效制作绚丽夺目,但无论是“山河社稷图”中的奇幻场景,还是哪吒与敖丙战斗时的法术特效,都紧紧围绕剧情本身而展开,并没有给观众带来刻意炫技的不适感。技术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先进的技术为吸引观众“上分”,内容本身才是最大魅力点。
(2)深挖共情密码。神话故事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始终映照着我们共同的精神原乡。哪吒喊出的“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新生代自信自强的宣言;《白蛇》系列中,小白说出的“相信这世间所有的等待和守候,最后都不会被辜负”,则表现出对爱情的求索和向往。中国神话要真正成为世界的“神话”,要架构起两个连接点,首先是古老神话与现代语境的无缝衔接,其次是激发跨越国家民族的价值共鸣。同时,应当充分尊重观众的情感逻辑,避免生硬讲述。当主题、感情、细节等都能够表现到位,观众自然而然能体会到作品想要传达的意思,这比强行煽情更能取得理想效果。
(3)鼓励年轻创造。从连续“王炸”的现象级爆款,到四川小伙用AI复活《山海经》神兽,再到众多UP主“爆改”神话短片,大量对中国神话的“二创”都来自年轻人的“脑洞大开”。可见,新时代的“神话再造”,要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创造力。如今,杭州等地都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以培育文化创新的“火种”。多给年轻人一点时间、一些空间,相信会有更多影视剧、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出海破圈”,让古老神话变身“国潮爆款”。
【知识运用】
1.近年来,《黑神话:悟空》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等作品凭借其对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深度挖掘和创新演绎,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并掀起了一股中国神话故事的当代风潮。有人认为其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也有人担忧其过度解构经典。请结合这一现象,谈谈你的看法。
2.近年来,随着国潮的复兴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某地文旅局计划以“神话IP赋能城市文化”为主题,策划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沉浸式体验活动。作为活动负责人,请谈一谈你的活动方案。
3.你作为某市文旅局的工作人员,在推动“神话IP活化工程”时,部分市民和民俗学者联名反对,认为“过度改编神话故事会导致文化失真”,并质疑政府支持商业开发忽视传统文化保护。现在要针对此事召开新闻发布会,你会如何回应?请现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