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关于校本课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校本课程是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
B.学校的所有成员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都可以参与校本课程中来
C.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是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
D.符合实际的活动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2.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是因为我国古代教育具有( )。
A.原始性B.阶级性
C.封建性D.专治性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实际活动以学生实践能力的方法是( )。
A.实验法B.实习作业法
C.练习法D.行动研究法
4.教师依据学生差异有的放矢实施教育体现了( )。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A.生存环境B.遗传素质
C.教育条件D.社会实践
6.建筑工人能根据建筑图纸再造出建筑物的形象,体现的是( )。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
C.无意想象D.幻想
7.个体接受、储存、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 )。
A.操作能力B.特殊能力
C.认知能力D.操作能力
8.“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体现的思维品质是( )。
A.广阔性B.独立性
C.灵活性D.深刻性
9.衡量一个班集体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D.班级规模
10.教学是教学论研究的较基本概念,下列对教学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
C.教学是智育的途径D.智育不是教学的任务
【参考答案】
1.D
【解析】校本课程首先是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这体现了课程开发的整合性原则,故A选项正确。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遵循全员参与的原则,即校长、教师、课程、学生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其中主要是教师,B选项正确。校本课程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有别于和地方课程中的同类课程,是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个性而展开的教学,故C选项正确。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根据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生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研发或选用的课程。并不是所有的符合实际的活动课程都属于校本课程。D选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2.B
【解析】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可以进行教育,提倡教育的平等,这正说明当时我国古代教育是不平等的,具有阶级性的特点。故本题选B。
3.B
【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课上或者课外从事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实习作业法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故本题选B。
4.C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较佳的发展。故本题选C。
5.B
【解析】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1)遗传与营养;(2)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3)学校教育;(4)社会实践;(5)主观努力。其中,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是遗传素质。故本题选B。
6.B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题干中根据建筑图纸再造出建筑物的形象属于再造想象。故本题选B。
7.C
【解析】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储存、加工和提取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A选项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的能力的综合。B选项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D选项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纵自己的肢体去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故本题选C。
8.C
【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灵活地思考问题。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故本题选C。
9.A
【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班级,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以,凝聚力常常成为衡量一个班集体与否的重要标志。故本题选A。
10.C
【解析】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但不是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课外活动、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向学生进行教育。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