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
萌芽时期 | 1921-1927,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到大革命的失败 | 内容 |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标志: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提出。 |
著作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 ||
形成时期 | 1927-1935,土地革命战争前期 | 内容 | 独创性地探索了适合中国特点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形成。 八七会议(1927.8)提出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基本路线;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三湾改编(1927.9)提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遵义会议(1935.1)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自身问题,是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著作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 《反对本本主义》——第一次提出思想路线的问题; 《井冈山的斗争》 | ||
成熟时期 | 1935-1945,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 内容 | 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完整形成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
著作 | 《矛盾论》《实践论》 《论持久战》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共产党人>发刊词》 《论联合政府》 《改造我们的学习》 | ||
继续发展 |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 著作 | 《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十大关系》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总路线 | 总路线的提出:1948年4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的形成(三座大山:帝封官)。 |
纲领 |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三大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三大法宝“统武党” |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思想建设—基础、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 实事求是——精髓 群众路线——根本工作路线 独立自主——基本立足点 |
延安整风 | 1941.5—1945.4,《改造我们的学习》标志着整风开始。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
三大作风 | 理论联系实际; 密切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
反对“四风”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
三、马毛邓精髓对比
毛泽东思想 | 实事求是 |
邓小平理论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马克思主义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
十八大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
四、各时期对比
时间 | 性质 | 主要矛盾 | 总路线 | 基本纲领 | 道路 | 经验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 政治 经济 文化 |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三大法宝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6) | 新民主主义社会 | 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 一化三改: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 和平赎买 |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至今)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 政治 经济 文化 社会 生态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