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经说过: 巨大的建筑, 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 我们何妨不做这一木一石呢? 我时常做些零碎事, 就是为此。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主要测评要素】 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解析】
鲁迅先生用搭建建筑这样形象的比喻, 其在传达想要造就巨大的建筑, 就离不开 点滴的积累和坚实的基础,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的观点。 对此, 我十分认同。
首先, “巨大的建筑, 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 体现的是积累的重要性。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一木一石, 是聚沙成塔, 是垒石成峰。 正如马克思哲学原理中的量变质变原理, 量的积累,产生质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 量的积累是何其重要, 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这让我想到了我国在核潜艇的研发过程中, 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正因有量的积累, 才有了现在质的飞跃。 反观当下, 很多人想一步登天, 做事想一蹴而就。 读书只看书评, 电影只看 5 分钟剪辑, 大家沉浸在短视频带来的快节奏感官刺激中, 慢慢地忘记了过程很重要: 书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才能体会其精髓; 电影要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 才能理解镜头语言所表达的深意, 甚至我们还需要有经历阅历有年纪, 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巨大建筑。
其次, “我们何妨不做这一木一石” 体现了默默奉献的重要性。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一木一石是巨大建筑必不可少的条件, 缺一不可, 但一木一石却很少被游览建筑的人记住, 这需要拥有默默扎根的精神。 如同马克思哲学原理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部分组成整体, 每个部分都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喻 成浩瀚的大海, 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浩瀚大海中的一颗水滴。 让我想到默默无闻的老英雄张富清, “吃亏书记” 李连成, 倒在扶贫路上的第一书记黄文秀, “水上邮递员”
唐真亚, 时传祥接班人抽粪女班长李萌。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 用青春、 汗水甚至生命诠释了初心使命。 每个人都做好了本职工作, 就会积小我为大成, 汇聚成浩瀚的海洋, 托举起祖国这艘巨轮, 劈波斩浪向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远航。
最后, “我时常做些零碎事, 就是为此” 体现了鲁迅对知行合一的践行。 鲁迅不是仅仅要求别人, 而是自己便是如此做的。 他常常 “耳夹铅笔”, 就是为了能在看到讲义错别字的第一时间进行修改, 事无巨细。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也有着很多 “零碎事”, 比如文件的整理, 数据的统计, 群众小诉求的及时回应……唯有将 “零碎事” 做好, 才能真正将工作做实做细。
综上所述, 鲁迅的这句话不仅是对个人努力和积累的肯定, 而且它鼓励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意义, 在持续的努力中实现自我价值, 共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