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面试

首页 > 宁夏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面试

2025宁夏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破门亮灯 ”:谁为商户权益“亮灯 ”?

华图教育 | 2025-04-09 11:03

收藏

  【热点链接】

  1.近日,山西大同有商户称,春节期间古城内下通知:除夕到正月十五期间要求商户开屋内屋外所有灯,无论有没有市民、游客,必须24小时亮灯。某商户因未开灯,半夜11点被物业工作人员破门而入,要求开灯,商户拒绝后,工作人员破门而入,后导致商户无法正常营业,物业工作人员称是全市统一要求的,是为了游客更好的体验。另外山西省公安厅表示,从肩章和帽徽等可以看出,当晚进入店铺的并非公安民警。

  2.“破门亮灯”事件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许多网友对街道工作人员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对商户权益的严重侵犯。一些法律专家指出,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严重侵犯了商户的基本财产权利,反映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法治意识薄弱问题。

  3.2025 年2月7 日,山西大同平城区古城街道发布致歉信,称因工作方法失当,引起“破门亮灯”事件在网上热议,占用大量社会资源,对此向广大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歉意。街道表示,此次事件表面上是由于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思想上急于求成、方法上简单粗暴、服务意识淡薄等问题。

  4.人民热评:“破门亮灯”,道歉不是终点。“破门亮灯”,无论是什么初衷,都经不起丝毫推敲。未经允许,破门而入,“破”碎了当地政府形象,“破”裂了群众对当地相关部门的信任。这一行为,不仅侵犯了群众合法权益,还涉嫌滥用行政权力,让法律蒙羞。“治国莫先于公”,对于执法人员来说,尤需明法于心守法于行,带头遵守法律法规。一旦执法违法,后果严重,无需赘述。破门而入,意在亮灯。这种强制亮灯的做法,实属不折不扣的形式主义。就在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在京召开,明确提出“加大力度整治‘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持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强制商户亮灯,不正是打造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

  【政策理论】

  1.背景

  1.民俗与文旅发展需求:春节期间通宵点灯是大同祈求平安和照亮前程的古老民俗。近年来大同文旅产业持续火爆,为给市民、游客打造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氛围,提升游客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当地有打造亮化工程的需求。

  2.政府倡议:大同市平城区古城街道办事处于1月27日发布《古城亮化倡议书》,要求商户在1月27日至2月12日期间,每晚18点至次日早上6点保持室内外灯光全开,并承诺补贴电费。

  3.商户经营实际情况:大同当地店铺关门普遍较早,与一些24小时营业的城市不同,九点基本关闭,有的八点半就闭店。对于延长开灯时间,商户存在不同考虑,有的商户担心电费成本、灯具损耗等经营成本增加,有的商户担心通宵亮灯存在消防等安全隐患。

  4.基层治理问题:基层部门存在“完成任务优先”的扭曲逻辑和“层层加码”的执行倾向,有将柔性政策异化为刚性命令的倾向,为了追求统一的“景区形象”和所谓政绩,容易忽视个体商户的合理诉求。

  2.影响

  1.对政府形象的影响

  损害公信力:相关部门的强行撬门行为,让公众觉得政府部门不尊重商户权益、执法不规范,严重降低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信任度,使群众对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产生质疑。

  引发舆论风波:事件经网络传播后,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央媒也对此进行批评,使大同当地政府陷入舆论漩涡,给政府形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2.对营商环境的影响

  打击商户信心:商户会对当地的经营环境产生担忧,担心自身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可能会对未来在大同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持谨慎态度,影响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破坏城市商业氛围:这种简单粗暴的行为与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的目标背道而驰,让人们对大同的商业环境产生负面印象,不利于吸引更多的商家和游客,阻碍了当地商业的发展。

  3.对法治建设的影响

  挑战法治权威:工作人员的行为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关于物权保护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等相关法律,这种执法违法的行为破坏了法治社会的根基,使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受到挑战。

  引发法治反思:事件引起了社会对法治精神、权力边界等问题的深刻反思,也暴露出基层治理中法治观念淡薄等问题,为其他地区的法治建设和执法规范提供了反面案例。

  4.对社会层面的影响

  引发公众不满:公众对这种侵犯个体权益的行为表示不满和愤慨,认为政府部门不应如此行事,容易引发社会公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矛盾和对立情绪。

  提供治理教训:该事件为其他城市的管理提供了教训,引发了对城市管理中如何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体权益、如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等问题的思考。

  3.问题

  1.法治意识方面:工作人员在未获得商户授权、未履行法定程序的情况下撬门开灯,明显违反了法律规定,暴露出基层执法人员法治思维欠缺,对法律缺乏敬畏,将公权力作为随意使用的工具,而不是在法律框架内行使。

  2.服务意识方面:把行政命令当作包治百病的万能钥匙,既不愿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也不想搞真正的群众协商,未能站在商户角度考虑问题,忽视了商户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将“管理”与“服务”本末倒置。

  3.政绩观念方面:存在形式主义政绩观,将亮化工程视为政绩展示的舞台,过于注重表面的城市亮化效果,追求所谓的“形象工程”,而忽视了群众财产权的保护和实际的民生需求。

  4.工作方法方面:执行政策简单粗暴、“一刀切”,采取强制手段来推行工作,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商户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缺乏灵活性和人性化,反映出基层治理能力的不足。

  5.权力监督方面:在权力行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导致公权力出现越界行为,没有做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使得一些不当执法行为未能及时被发现和制止。

  6.政策执行方面:可能存在政策“层层加码”的情况,从最初的亮化倡议到基层执行变成了强制要求,使得政策在落实过程中走样变形。

  4.对策

  一、对涉事相关方

  1.涉事单位:涉事的古城街道等部门应与受损商户进行真诚沟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等法律规定,对商户的门锁损坏、电费损耗、营业损失等进行合理赔偿。

  2.涉事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纪律规定,对涉事工作人员进行严肃问责,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如警告、记过、撤职等,若构成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政府部门

  1.加强法治教育与培训:定期组织基层执法人员参加法治培训,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讲座等形式,增强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明确权力边界。

  2.完善监督与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基层执法行为的日常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当执法行为;完善考核机制,不仅关注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更要将执法的合法性、合理性、群众满意度等纳入考核体系。

  3.优化政策制定流程:在制定政策前,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商户、专家、群众等各方意见,充分考虑政策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对各方利益的影响;建立政策合法性评估机制,确保政策符合法律法规和上位政策要求。

  三、对社会层面

  1.强化公众监督与参与:鼓励公众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网络平台、举报热线等,对政府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曝光;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在城市管理等重大决策和工作中,充分听取公众意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开展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如社区宣传、媒体报道、法律讲座等,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知识运用】

  1.近日,山西大同发生“破门亮灯”事件,工作人员为实现古城亮化强行撬锁进店开灯。对此,你怎么看?

  2.为避免类似“破门亮灯”事件再次发生,领导让你组织一次针对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你会如何开展?

  3.你是涉事街道工作人员,此次“破门亮灯”的同事是你的好友,他很委屈,认为自己是为了工作,你会怎么安慰他?请现场模拟。

  4.你是大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破门亮灯”事件发酵后,大量媒体记者和群众聚集在政府门口要求回应,领导让你去处理,你会怎么做?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