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塌方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且多元化, 是人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结果, 对公共安全与交通秩序构成了严重威胁。 城市路面经常发生塌方, 请问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主要测评要素】 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解析】
近年来, 城市路面塌方的新闻屡屡发生。 城市路面塌方不仅会影响正常的交通出行, 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更因为其突发性的特点, 容易造成行人遭遇生命威胁, 令人担忧。 路面塌方具有形成时间长、 影响范围广、 防治难度大、 难以恢复等特点, 更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更好解决路面塌方的问题, 需要追根溯源。 具体来说, 产生塌方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自然因素造成塌方。 部分地区地质条件存在沙土、 坑洞情况, 而一旦降雨量过大, 路面下松散的土石孔隙饱和, 流动性增强, 容易产生塌陷。
第二, 人为因素造成塌方。 在当前的城市规划建设中, 为了做好城市 “面子工程”, 会将管线埋在地下, 而电力、 路灯、 通讯、 天然气等各种管道错综复杂地分布在地下, 多次施工后可能出现回填不密实的情况, 极易造成塌陷。
因此, 对于城市路面塌方情况, 需要城市管理者多措并举, 从预防到处理, 全流程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 应当做好勘测预防工作, 尽可能减少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塌方。 地质部门应加强城市自然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研究, 划分出城市地面塌陷易发区, 在该区域禁 修建地上建筑。 在进行路面建造之前, 地质部门、 市政部门, 应当以雷达探测的形式,对于地质结构、 松散程度进行全面调研, 根据地质条件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案。 对于降水量大的地区, 在雨季来临时, 应提前探测路面下土壤情况, 防患于未然。
第二, 应当做好规划监督工作, 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塌方。 通过规划建设地下管廊的方式, 将自来水管、 电力管线、 通讯电缆等管线统一囊括, 减少地下管道数量。同时, 规划部门应加强监督, 对老旧管线进行维修保养或更换, 严控回填施工质量,确保回填密度。
第三, 做好路面塌方隐患处理工作。 建立路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数据库, 进行常态化风险评估, 制定应急预案。 在出现路面塌方后, 规划部门、 市政部门紧急进行勘测,明确塌方责任主体, 限定整改时间, 同时, 回溯源头确定问题, 科学进行塌方补救,以便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相信通过以上措施, 一定能够解决城市路面经常发生塌方的问题。